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一种含氯消毒湿巾的杀菌性能和稳定性。方法 通过杀菌试验、杀菌稳定性试验和有机物干扰物试验对该消毒湿巾的杀菌效果和杀菌稳定性进行实验室评价。结果 稳定型含氯消毒湿巾的有效氯与氨基磺酸质量比为1∶〖KG-*2〗10,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经有效氯浓度为2 000或3 000 mg/L的消毒湿巾作用5 min,杀灭率分别达到91.96%、96.88%和95.97%、99.29%|经过杀菌稳定性试验后,该消毒湿巾杀菌性能保持不变。有机干扰物存在时,指示菌分别经有效氯浓度为2 000或3 000 mg/L稳定型含氯消毒湿巾作用10 min,杀灭率均>90%。结论 含氯消毒湿巾的有效氯与氨基磺酸质量比为1∶〖KG-*2〗10且有效氯浓度≥2 000 mg/L,作用时间>10 min时,杀菌效果优良,杀菌作用稳定,可作为日常清洁及疫情暴发时快捷有效地开展预防性消毒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该文综合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对白蛉生物学和防制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1991-2004年6次关于白蛉或利什曼病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在白蛉的分布、扩散、吸血、生殖、寿命和滞育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野栖白蛉的防制策略都有了新的进展,可供我国利什曼病防治工作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凋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凶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冈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冈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 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 在目前传染源尚不叫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伞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新疆库尔勒市塔什店镇哈满沟煤矿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现况。 方法 2008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与现况调查相结合, 对哈满沟矿区所有居民进行逐户入室调查。内容包括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 部分居民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 并对15岁以下儿童皮内试验阴性者进行体检(肝、脾触诊)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 具备内脏利什曼病症状和体征、试条阳性者进行骨髓穿刺, 镜检是否感染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在居民点及附近野外捕集白蛉, 解剖鉴定白蛉, 并检查前鞭毛体有无自然感染。 结果 接受利什曼素皮内试验185人, 阳性39例, 阳性率为21.1%(39/185)。在当地居住不足6年的成年人和在当地出生的5岁以下儿童共45人, 均为阴性;在当地居住6年以上者阳性率为27.9%(39/140)。15岁以下儿童皮内试验阴性者(81人)接受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 阳性1例, 经骨髓穿刺镜检见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确诊为内脏利什曼病。捕获的12只白蛉, 经剖检鉴定为亚历山大白蛉(Phlebotomus alexandri), 其中1只雌蛉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阳性。 结论 哈满沟矿区为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现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对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乡20村1组所有居民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部分居民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对3岁以下婴幼儿皮内试验阴性者进行查体(触诊肝、脾)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在居民住宅内、外捕集白蛉,解剖鉴定并检查前鞭毛体有无自然感染.结果 接受利什曼素皮内试验149人,阳性率为68.46%(102/149);3岁以下年龄组阳性率为11.76%(2/17),4~75岁年龄组阳性率为75.76%(100/132).3岁以下年龄组皮内试验阴性者有15人接受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1例阳性者(女,1岁),确认为临床诊断病例.2001-2008年7月有既往病史者52例,其中治愈50例,死亡2例.捕获的374只雌蛉,经解剖鉴定为吴氏白蛉(Phlebotomus wui),其中3只雌蛉体内查见自然感染的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结论 伽师县仍有内脏利什曼病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苏州高新区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进行调查分析,为高新区防控登革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个人访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及人诱停落法开展蚊媒密度应急监测及控制。结果病例自2015年9月始在安哥拉9个多月。于2016年6月4日回苏,次日发病,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期间曾去3家医疗机构就诊均无明确诊断。2016年6月8日18:40经苏州CDC有关专家确定该病例血清标本登革热Ⅰ型、Ⅱ型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当日收入院。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确诊为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未发生二代病例,开展蚊隔离治疗和蚊媒应急监测处置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荣宝和氯硝柳胺灭螺效果比较及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新型灭螺药物荣宝杀灭钉螺的效果,探讨其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按目前推荐的荣宝灭螺剂量,喷洒法为30 g/m2,浸杀法为50 g/m3;氯硝柳胺喷洒法和浸杀法分别采用2 g/m2和2 g/m3杀螺剂量,分别在室内和现场进行灭螺试验,观察两种药物的灭螺效果并初步分析评估其成本.结果 在现场气温22~30℃条件下,荣宝50 g/m3浸杀3、5、7 d后,螺袋内钉螺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0%,与氯硝柳胺2 g/m3灭螺效果相似;荣宝30 g/m2剂量喷洒3、5、7、15 d后,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4.5%、58.0%、69.0%、79.1%,氯硝柳胺喷洒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1.0%、69.4%、76.7%、77.9%.在室温18℃条件下,荣宝以30 g/m2喷洒3、5、7、15 d后,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2.9%、87.2%、91.5%、76.1%;而相应2 g/m2氯硝柳胺喷洒后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3%、95.7%、97.9%、80.4%.同样完成1000 m2的喷洒灭螺任务,荣宝所需灭螺药物和人力资费成本比氯硝柳胺多支出0.114元/m2;完成72 m3的浸杀灭螺任务,荣宝所需灭螺药物和人力资费成本比氯硝柳胺多支出0.127元/m3.50 g/m3荣宝浸杀灭螺剂量,对成鱼(>250 g)的活力不会造成影响,但对鱼类幼苗仍具较强毒性.结论 荣宝与氯硝柳胺灭螺效果相似,由于其成本较高,氯硝柳胺仍然是目前首选灭螺药物,但荣宝的鱼类毒性低,可作为氯硝柳胺之外有益的补充灭螺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人工光诱法和油纸法两种白蛉监测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各自的优劣,为科学评价其监测结果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比较了人房、畜圈、农田、果园和荒地等处油纸法捕获率的差异,在人房和野外以及不同人员人工光诱法捕获率的差异,着重观察了有无光照对油纸法的影响.结果 人工光诱法捕获率较高,平均每小时捕获数为42 ~405只;熟练培训的捕蛉人在人房和野外捕获白蛉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油纸法容易受灯光的影响.无光照时,捕获率较低,平均每张油纸捕获数仅为0~4只;有光照时,晚间白蛉集中在距离光源1m范围内活动,1m外则受光照影响甚微.结论 人工光诱法捕获率高,适合多种环境监测;油纸法捕获率低,更适宜在有光照下作为白蛉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凋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凶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冈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冈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 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 在目前传染源尚不叫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伞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凋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凶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冈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冈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 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 在目前传染源尚不叫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伞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