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生物活性介质--组织胺对家兔肝脏有无直接损伤作用,进一步论证Ⅰ型超敏反应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3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3组;对照组只进行正常饲料喂养,实验Ⅰ组在正常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给予0.4μg/kg耳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实验Ⅱ组在正常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给予0.08 μg/kg耳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动态观察以上3个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变化;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以上3个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无论是实验Ⅰ组或实验Ⅱ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血清内ALT和AST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但Ⅰ、Ⅱ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肝脏均有不同程的损伤和病理改变,且实验Ⅱ组的损伤和变化大于实验Ⅰ组,而对照组的肝脏则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组织胺对家兔肝脏确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而且随着投予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肝脏的损伤和病理变化也越显著;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Ⅰ型超敏反应导致肝脏病理变化及损伤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明Ⅰ型变态反应与急性乙型肝炎关系 .[方法 ]将 42例急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并观察了联合抗过敏疗法对急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结果 ]治疗组行联合抗过敏疗法后血清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复常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 ]联合抗过敏疗法对急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从而间接证明了免疫球蛋白E及其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中的致病作用 .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方法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和正常人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 ,应用APAAP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含量高于正常人 ;而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 /CD8比值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细胞三烯对小鼠肝组织的损伤作用,探讨Ⅰ型超敏反应在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对肝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每日给实验组小鼠尾静脉注射6μg/kg白细胞三烯D4,给予对照组小鼠0.2mL生理盐水,动态观察各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值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第3周起实验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小鼠肝组织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理变化亦更显著.[结论]白细胞三烯可直接引起小鼠肝组织的损伤,Ⅰ型超敏反应在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直接引发肝组织损伤和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理中,自由基(OFR)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54例HFRS患者进行血清SOD、MDA、T细胞亚群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SOD含量在发热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DA含量在发热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4 细胞在发热期明显降低,CD8 细胞在发热期明显升高,其变化在少尿期最重,并且发现MDA和T细胞亚群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即MDA与CD8 细胞百分比是正相关,与CD4 /CD8 负相关。结论:HFRS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现象与OFR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伤寒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和IL-18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内毒素血症在伤寒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伤寒患者常因内毒素而引起中毒性肝损伤。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近年检测细菌感染所致系统性炎症的可靠指标白细胞介素18(IL-18)是内毒素导致肝损伤的重要诱导因子。我们测定了57例伤寒患者血浆PCT及IL-18水平,对二者在伤寒病程演变中的规律及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观察延边地区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患者TTV感染状况,并研究其基因型。对4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通过PCR检测其TTV,并对TTV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慢性肝炎病人确实有TTV感染,TTV亚型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与日本东京的亚型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中,血液锌(Zn)、硒(Se)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40例HFRS病人进行血清Zn、Se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HFRS病人血清Zn、Se含量在发热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4+细胞在发热期明显降低,CD8+细胞在发热期明显升高,其变化在少尿期最重,并且发现Zn、Se含量和T细胞亚群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即Zn、Se和CD4+细胞数量正相关,和CD8+细胞数量成负相关,与CD4+/CD8+负相关。结论HFRS病人免疫功能紊乱现象与血清Zn、Se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3和PGE1含量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3和PGE1的水平及其与ALT、AST的相关性,探讨Ⅰ型超敏反应与乙型肝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0例急、慢性乙型肝炎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13和PGE1水平,并观察与血清中ALT及AS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1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3和PGE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②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3和PGE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慢性重度组升高最明显,其次为中度组和轻度组;③IL-13和PGE1水平与血清ALT、AST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3和PGE1水平的高低,可反映肝组织的损害程度,对病情和预后的判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HBV感染者HBV基因类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延边地区朝鲜族HBV感染者215例分为无症状携带者36例,急性乙型肝炎5例,慢性乙型肝炎106例,肝炎肝硬化50例,原发性肝癌18例.利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15例HBV感染者中检出B基因型61例(28.0%),C基因型154例(72.0%),未检出其他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中,C基因型比例(79.0%、84.0%、89.0%)明显高于无症状携带者及急性乙型肝炎(25.0%、60.0%,P<0.01),在无症状携带者中,B基因型比例高于C基因型(75.0%vs 25.0%,P<0.01).HbeAg阳性组C基因型比例高于HBeAg阴性感染组(73.0% vs 54.0%,P<0.05),HbeAg阴性组的B基因型比例高于HBeAg阳性组(46.0% vs 27.0%,P<0.01).结论:延边地区朝鲜族HBV感染主要为C基因型,其次为B基因型.C基因型在临床上以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多见.其发生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