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p27^kip1和ki67蛋白在不同类型胃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与胃息肉和胃癌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胃黏膜、增生性胃息肉、腺瘤性胃息肉及胃癌组织中p27^kip1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p27^kip1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增生性胃息肉组、腺瘤性胃息肉组和胃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00%、70.00%、65.00%和30.43%,胃癌组明显低于其他三组。Ki67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增生性胃息肉组、腺瘤性胃息肉组和胃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15.00%、45.00%和73.33%,胃癌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腺瘤性胃息肉组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和增生性胃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kip1和ki67蛋白在胃息肉中的表达无关(rs=-0.093,P〉0.05)。结论检测胃息肉中p27^kip1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助于早期诊断胃息肉癌变并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MDM2在消化系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DM2为小鼠双微体基因,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癌基因,对细胞生长有调节作用.其生物学作用是增强细胞的生存活力,使细胞生存期延长,促进细胞增生及肿瘤的生长.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MDM2参与了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且该基因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尤其与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和肝癌等消化系肿瘤关系密切.因此,研究MDM2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在肿瘤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MDM2在消化系肿瘤发生发展及其转移过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揭示老年人细菌性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健康老年人、健康非老年人为对照,以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A、G、M,补体C3、C4,T细胞亚群CD3+和CD4+、CD8+及其比值,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指标,观察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结果健康老年组CD3+(53.90±7.10)%和CD4+(33.85±4.69)%分别较健康非老年组(62.67±6.08)%和(3.57±3.40)%降低;IL-2(4.09±0.69)μg/L和IL-8(0.28±0.07)μg/L分别较健康非老年组(6.72±0.52)μg/L和(0.39±0.09)μg/L水平降低.老年肺炎患者IgA、IgG、IgM及补体C3、CD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IL-8(0.33±0.08)μg/L和TNF-α(1.25±0.23)μg/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0.28±0.07)μg/L和(1.10±0.20)μg/L,其中IgG、IgM及补体C3、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非老年组;T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健康非老年组;IL-2水平(2.73±0.61)μg/L则显著低于健康非老年组(6.72±0.52)μg/L与健康老年组(4.09±0.69)μg/L. 结论老年人细菌性肺炎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具体表现在体液免疫亢进;补体系统过度激活;T细胞免疫调节网络平衡失调;炎性细胞因子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4.
5.
患者男,36岁,因间断性黑便10 d,呕血4 d于2007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10 d前劳累后出现柏油样黑便,1~2次/d,150 g/次,伴有上腹部不适、乏力,未予诊治.患者入院前4 d无诱因出现呕血,呈咖啡样,总量约1000 ml,伴有头晕、心悸及大汗,无意识丧失.于当地医院给予抑酸、输血、补液等治疗,病情略稳定后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热休克蛋白70(HSP70)、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160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分别于术前1d、术后28d采集血清,检测HIF-1α、HSP70、AFU水平.采取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术前血清HIF-1α、HSP70、AFU对PHC患者1年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采取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PHC患者血清HIF-1α水平与肝癌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肿瘤包膜存在相关性(P<0.05),HSP70水平与分化程度、肿瘤直径、门脉癌栓、肿瘤包膜存在相关性(P<0.05),AFU水平与分化程度、门脉癌栓、肿瘤包膜存在相关性(P<0.05);PHC患者术后28d血清HIF-1α、AFU水平均较术前降低,HSP70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生存组患者术前血清HIF-1α、AFU水平低于死亡组,HSP70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术前血清HIF-1α、HSP70、AFU预测PHC患者1年生存情况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38.34pg/ml、4.50ng/ml、282.47U/L,AUC值分别为0.851、0.845、0.813,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47,高于单一检测(P<0.05);HIF-1α>238.34pg/ml、HSP70≤4.50ng/ml、AFU>282.47U/L、肿瘤高分化、肿瘤直径≥5cm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HC患者血清HIF-1α、HSP70、AFU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门脉癌栓、肿瘤包膜等病理特征相关,治疗后血清指标下降,术前血清指标对患者1年生存情况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的急重症,但由于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疗效不同,短时间综合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是抢救关键.本文就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治疗进展及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来苏儿消毒剂杀菌效果、影响因素、稳定性能及其毒性。[方法]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实验测定复方来苏儿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有机物对该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影响及其毒性。[结果]以甲酚含量为8 000 mg/L消毒剂溶液作用1 min、4 000 mg/L作用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杀灭率均达99 99%; 甲酚含量为10 000 mg/L的消毒剂溶液作用1 min、8 000 mg/L的消毒剂溶液作用3 min,对白色念珠菌杀灭率达99 99%。50%小牛血清对杀菌效果有轻度影响;25%小牛血清对杀菌效果无影响。消毒剂原液放置于54 ℃、RH≥75%的环境中14 d,有效成分下降率平均为1 52%。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5 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蓄积毒性试验为弱蓄积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阴性。[结论]该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白色念珠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受有机物的影响小,性能稳定,无毒,无致突变作用,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毒素清治疗老年细菌性肺炎(痰热壅肺或气阴两虚证或痰热壅肺兼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其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中药毒素清对其影响。以老年人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其分为治疗组(毒素清口服液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以量化评分标准为手段,并选择健康老年人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gA、IgG、IgM、C3(补体3)、C4(补体4)、T细胞亚群CD3和CD4、CD8及其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3例中,痊愈10例(30.30%)、显效16例(48.48%)、好转5例(15.15%),有效率(93.93%)、15例(48.39%),有效率(83.87%)。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老年人肺炎患者IgA、IgG、IgM及C3、CD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治疗后,治疗组较治疗前除C4外均有明显改善,接近健康老年组水平,并较对照组为优。表明毒素清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老年细菌性肺炎(痰垫壅肺、气阴两虚证)具有明显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1)降低患者体内显著升高的IgA、IgG、IgM与C3水平。(2)提高患者外周血中明显降低的CD3、CD4水平,降低明显升高的CD8水平,使CD4/CD8比例达到平衡,从而维持T细胞免疫调节网络平衡。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6岁,因"间断性右侧腹痛9个月,黑便2日"收入院.入院前未予系统诊治.2日前排黑色稀便,每日一次,量约500 ml,同时腹痛较前加重.无任何其他症状.11月前曾行阑尾切除术.体检:重度贫血外貌,心肺正常,腹部饱满、柔韧感,右侧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