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从mRNA水平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探讨其与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0例NSCLC组织与30例癌旁肺组织MMP-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MMP-2mRNA在NSCLC患者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肺组织(P<0.01),MMP-2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的表达(P<0.01)。MMP-2mRNA的表达与NSCLC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MP-2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侵袭转移有关,可成为NSCLC侵袭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IL-8与8-异向前列腺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对已确诊为COPD的30例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各15例)及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呼出气冷凝液(EBC)收集器收集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EBC,EBC中IL-8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8-异向前腺素的检测采用酶免疫法(EIA)。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EBC中II,-8的水平为(861.1463±679.4282)ng·L-1,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的水平(416.2132±383.9651)ng·L-1(P〈O.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EBC中8-异向前列腺素的水平为(6.110±2.325)ng·L-1,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的水平(2.980±1.893)ng·L-1(P〈0.05)。COPD患者EBC中IL-8与FEVl%、FEVI±VC呈正相关(卸.396、0.512,均P〈0.01);8一异向前列腺素与FEVl%、FEVlWVC呈负相关(r=-0.39、-0.76,均P〉0.05)。结论EBC的收集过程无创、安全、简便、可行。COPD患者EBC中的IL一8和8一异向前列腺素可作为评价COPD气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陈乐蓉  雷建平 《中国医药》2011,6(9):1062-1064
目的 探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稳定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住院治疗通气功能改善后,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并征得患者同意进行分组,其中10例为家庭无创正压通气组,只进行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每日2~3次,每次2~4 h;10例为家庭氧疗组,只进行家庭氧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另外10例为常规治疗组,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记录所有患者出院时和治疗前后、出院后1年血气指标,统计所有患者出院后1年中的平均住院次数、住院费用,统计死亡人数计算病死率.结果 家庭无创通气组患者治疗1年前后pH、PaCO2、PaO2分别为(7.24±0.06)、(7.34±0.07),(78±9)、(52±7)mm Hg(1 mm Hg=0.133 kPa),(50±7)、(63±5)mm 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家庭无创通气患者年平均住院次数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98±0.53)次/年、(4.62±1.51)万元/年,与家庭氧疗组[(4.03±0.91)次/年、(12.86±8.26)万元/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家庭氧疗组年平均住院次数和住院费用与常规治疗组[(4.32±0.68)次/年、(16.71±3.22)万元/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是减少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住院次数、改善血气指标、提高生活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念认为哮喘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狭窄所致,近年认识到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有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其炎症过程.以往用于哮喘气道炎症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进行支气管粘膜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但因其痛苦、安全性低,短期内难以重复等缺点而不能成为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肺曲菌病(IPA)的临床、胸部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结合有关文献对1例经电子支气管镜活检证实的I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胸片示:两肺野见片状、斑片状模糊影,其中可见透光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示:双侧支气管各叶段开口大量白色坏死物附着,以右下叶背段为主,黏膜充血水肿,未见出血及新生物;病理检查示:少量黏膜及坏死组织,周围见曲菌菌丝及孢子体,黏膜上皮显著增生。经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结论:IPA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的肺真菌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亦无特异性,支气管镜检查对IPA有诊断价值,IPA应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要点。方法分析2006~2010年间我院收治的3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3~71岁,C-ANCA阳性1例,P—ANCA阳性2例,其中1例曾患甲亢,曾服用丙基硫氧嘧啶。3例患者诊断明确前均误诊为肺结核,ANCA对其确诊有重要意义。结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不典型,除肺部症状外,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误诊率高,ANCA检测有助于AASV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治疗的50例处于稳定期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家庭NPPV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家庭氧疗治疗.出院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2年后6 min行走距离、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辅助呼吸肌评分、生活质量、2年内再次住院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6 min行走距离、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PaCO2、PaO2、辅助呼吸肌评分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年后治疗组6 min行走距离、FVC、FEV1及Pa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辅助呼吸肌评分、SGRQ评分及再次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期家庭NPPV治疗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呼吸肌力恢复和收缩功能、纠正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延缓肺功能衰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研究BALF IL-8、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tactor-α,TNF-α)在PM2.5干预下COPD大鼠(chronic obstruction pulmonary disease)模型中水平变化,研究其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个组,即正常组(A组),COPD组(B组),每组24只,采用气管滴注的染毒方式,对A组、B组大鼠气管滴注无菌生理盐水及PM2.5染毒,每天染毒1次,连续3d,在最后一次染毒24 h后处死动物,分析BALF中IL-8、IL-17、TNF-α的含量.结果 ①与气管滴人生理盐水的A组相比,气管滴入PM2.5的B组BALF中IL-8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大鼠染毒剂量增加,BALF中IL-8水平亦有所增加,呈正相关;③气管滴入PM2.5的B组BALF中IL 17、TNF-a水平亦有升高,高于气管滴人生理盐水A组大鼠IL-17、TNF-α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IL-17、TNF α可能参与了COPD气道及系统炎症,但IL-8可能是参与COPD急性加重期发生、发展的重要炎症因子,并且在PM2.5干预下IL-8、IL-17、TNF-α相互作用贯穿与COPD的发生、发展,对评估COPD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检测哮喘患者泼尼松治疗前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 (EOS)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水平的变化 ,并和健康人群 ECP作比较 ,评价诱导痰液分析在哮喘气道炎症研究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哮喘发作期患者 38例 ,男 2 0例 ,女 18例 ;年龄 13~ 6 5岁 ,平均41.0岁 ;其中轻度 12例 ,中、重度 2 6例。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 ;6周内无用皮质激素史 ;无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白内障及青光眼病史。患者均口服泼尼松 0 .5 mg· kg- 1· d- 1 ,疗程 6日。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人 2 5例 ,男 13例 ,女12例 ;年龄 15~ 6 3岁 ,平均 39…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鼻)面罩BiPAP呼吸机对10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并与8例行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无创通气组动脉血pH、PaCO2在通气后有明显改善(P〈O.001),好转8例(8/10,80.0%),药物治疗组好转5例(5/8,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经(鼻)面罩BiPAP通气治疗对COPD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有效,昏迷并不是经(鼻)面罩BiPAP通气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