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各种脑膜病变脑膜MRI强化类型与病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资料完整,MRI增强扫描脑膜异常强化的非脑膜瘤。结果 78例中,脑膜癌病16例(硬脑膜-蛛网膜型2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型11例,混合型3例);感染性脑膜炎18例(硬脑膜-蛛网膜型3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型13例,混合型2例);脑梗死22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型18例,混合型4例);开颅术后15例(硬脑膜-蛛网膜型10例,混合型5例);硬膜下积液(血肿)7例,均为硬脑膜-蛛网膜型。结论 MRI双倍剂量Gd-DTPA增强扫描对脑膜病变敏感性高,脑膜强化类型与各种病因侵犯脑膜三层结构的方式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与MR灌注成像各指标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0例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28例,进行MR灌注成像,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病变的灌注曲线最大线性斜率(SSmax)、T2*弛豫率(△R2* peak)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VEGF、MVD)的相关性。结果(1)BPH组增生结节灌注曲线的SSmax及△R2*peak分别为:33.5±3.1、1.5±0.1;PCa组癌灶灌注曲线的SSmax及△R2*peak分别为:58.4±4.7、3.1±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3、2.29,P值均<0.05);PCa组高、中、低分化腺癌的SSmax分别为:52.3±3.4、56.4±4.3、60.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04,P< 0.05),△R2*peak分别为:2.9±0.4、3.1±0.5、3.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82,P<0.05)。(2)BPH组VEGF阳性9例,MVD值为22.76±6.54;PCa组VEGF阳性为24例,MVD值为71.38±9.17;PCa的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患者(X2=27.86,P<0.01;t=20.4,P< 0.01),PCa、BPH的VEGF表达与MVD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灌注加权成像(PWI)参数SSmax、△R2*peak与VEGF、MVD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PWI的有关指标(SSmax、△R2*peak)与MVD和VEGF的表达水平相关,有可能为前列腺疾病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临床、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 ,以期提高对DAI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 ,同时进行过CT和MRI检查 ,特别是CT检查相对阴性的 32例DAI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  32例DAI患者CT检查相对阴性 ,MRI检查发现在胼胝体、基底节、脑干及灰白质交界处多发小的异常信号灶。结论 临床拟诊DAI的患者在CT检查相对阴性时可进行MRI检查 ,其MRI影像学表现有助于DAI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本组研究通过对家兔40Gy X线半肝照射后第3天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对肝脏照射后最早期损伤性改变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5.
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的MRI资料。结果除2个较小子宫肌瘤病灶术前MRI诊断可疑外,其余诊断均符合病理结果。笔者认为正确认识两者的MRI信号特征是MRI准确诊断子宫多发病灶的基础。结合病灶的强化特征、境界、与子宫结合带的关系和局部子宫轮廓的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MRI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X-CT能直接显示椎间盘,可以明确判定大多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并可对伴发的其它改变明确诊断,因而已逐渐成为临床疑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就在本院治疗的3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作一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分析17例直径<3 em前列腺癌的MRI检查,采用TSE序列T1、T2WI,其中7例做Gd-DTPA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癌结节最大径(n=17)为2.5±0.49 cm(x±s,下同),癌结节体积(n=16)为6.7±3.14cm3,前列腺体积(n=17)为63.7±25.9 cm3,中央腺体积(n=17)为47.2±29.1 cm3,外周带厚度(n=15)为0.71±0.54 cm.15例癌结节位于外周带,2例位于中央带.T2WI 14例呈低-等信号,3例信号不均匀;T1WI 15例呈低-等信号,2例信号不均匀.动态增强3例呈"速升速降型",2例呈"速升平台型",2例呈"速升缓降型".表明MRI是直径<3cm前列腺癌的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60例儿童股骨头骨骺无菌坏死(Perthes病)的X线及临床表现。单侧48例,其中右侧36例。来自农村51例,城镇9例。主要临床表现:髋痛54例,膝酸痛21例,踱行27例。X线平片早期20例,其中初次摄片时7例阴性,5例仅表现为髋关节间隙增宽;中期23例;晚期17例。表明儿童Perthes病好发于右侧,男性多见,多来自低收入家庭。X线前后位平片及蛙氏位摄片可较好地显示骨性改变,尤其在中、晚期,但早期易漏诊,也无法直接显示关节软骨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改变及关节腔内是否有积液等表现。  相似文献   
9.
乳腺钼靶摄片是乳腺影像学检查的常规手段,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原位癌及早期浸润性癌的发现率,其中包括导管内癌及小叶原位癌,从而降低了乳腺癌的病死率[1]。我们收集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问29例术前有完整钼靶x线资料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对舅临床、x线表现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最像医师对乳腺癌早期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MRI征象,探讨MRI对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复发性星形细胞瘤,复发时间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4~122个月,平均8.6个月,在45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中,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22例。结果 45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中,共有复发病灶49个。32例出现1种或1种以上方式的颅内扩散;笔者将颅内扩散分为3种方式:结节型、线型和混合型,其中结节型扩散28例,线型扩散23例,混合型扩散11例。17例出现硬脑膜“尾征”。结论 MRI是诊断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重要手段,而且能清晰的揭示复发肿瘤颅内扩散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