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裸鼠体内建立以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系SKOV3具有淋巴结定向高转移亚克隆第二代SKOV3-pm2、第三代SKOV3-pm3细胞系,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这3种具有不同淋巴结定向转移能力的细胞亚系中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寻找卵巢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方法:采用Trizol一步法抽提SKOV3、SKOV3-pm2、SKOV3-pm3 3种细胞总RNA;取等量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Ampolabeling-LPR(linear polymerase reaction,线性聚合酶反应)法标记的cDNA链做探针,混合后与功能分类基因芯片[Oligo Tumor Metastasis Microarray Catalog No.OHS-028(人)]杂交,计算机分析后比较3种细胞中差异性表达基因,并应用RT-PCR技术对其中3个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共筛选出表达差异性基因60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47个(ratio>3),有21个基因在SKOV3-pm2、SKOV3-pin3中共同表达上调;表达下调基因13个(ratio<0.5),有1个基因在SKOV3-pm2、SKOV3-pm3细胞中共同表达下调.结论:基因表达芯片检测与肿瘤淋巴体外转移模型相结合,为肿瘤转移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困难及复杂全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对129例因子宫〉孕12周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肌瘤位于阔韧带、子宫峡部、宫颈等原因需切除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42.7)min,术中出血量(213±65)ml,术后住院时间3~5d;中转开腹4例,无一例出现大出血及膀胱、输尿管、直肠等器官损伤。结论困难及复杂的全子宫切除术可在腹腔镜下完成,关键在于术者熟练灵活的操作技术及先进的腹腔镜器械设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与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株(SKOV3-PM4)分泌蛋白的差异,寻找与卵巢癌淋巴定向转移密切相关的潜在诊断分子标志。方法:分别收集SKOV3与SKOV3-PM4培养上清,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_T0F-MS/MS)技术筛选及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对其进行生物学分析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挑选目标蛋白在细胞分泌蛋白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二维凝胶电泳显示,SK-OV3细胞分泌蛋白质点数约为569±156,SKOV3-PM4细胞分泌蛋白质点数约为598±175。选取差异较大的7个差异蛋白点进行MS+MS/MS质谱鉴定,分别为乙二醛酶1(GLO1)、翻译后调节肿瘤蛋白(TPTC)、二磷酸核苷激酶B(ND-PK-B)、膜联蛋白(ANXA1)、热休克蛋白27(HSP)、过氧化物氧化还原(PRDX1)和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Ⅰ(PEBP-Ⅰ)。挑选NDPK-B、ANXA1和HSP蛋白经蛋白质印迹法验证发现,SKOV3-PM4细胞中ANXA1和HSP27表达高于SKOV3细胞,而NDPK-B表达低于SKOV3细胞。与质谱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在卵巢癌细胞与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之间分泌蛋白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已被鉴定的ANXA1和HSP27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或预测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检测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后壁子宫大肌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腹腔镜下后壁大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过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70.6±40.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6±42.5)m L,术后排气时间(24.00±6.58)h,术后住院时间(3.80±1.23)d,术后腹部伤口均愈合良好,其中4例因术野暴露不清,中转开腹,余均能在镜下手术完成,且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只要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肌瘤大小不是腹腔镜手术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5.
阮和云  ;殷俊峰 《吉林医学》2014,(25):5556-5557
目的:研究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在中孕引产中的优点。方法:选取两组病例,A组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引产者60例;B组单用利凡诺腔内引产者63例。观察两组患者总引产时间、分娩过程中疼痛评分、产后出血量、胎盘残留或粘连程度。结果:使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的中孕引产者在胎儿娩出期间疼痛明显减轻,胎儿娩出时间较B组明显少,产后出血量无明显改变,产后胎盘残留或粘连明显少,100%引产成功,B组3例引产失败,改用其他引产方式。结论:中孕引产使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较单用利凡诺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人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的细胞株(SKOV3-PM4)与人淋巴管内皮细胞株(HLEC)的条件培养和共培养,探讨HLEC微环境对SKOV3-PM4的运动迁移能力以及上皮一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法,观察经HLEC的条件培养后SKOV3.PM4的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SKOV3-PM4经HLEC的条件培养和共培养后的爬片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结果经HLEC培养基的条件培养后SKOV3-PM4细胞的侵袭率为(53+11)%,单独培养的SKOV3-PM4细胞的侵袭率为(30~5)%(P〈0.05);条件培养后SKOV3-PM4细胞的迁移率为(48+5)%,单独培养的SKOV3-PM4细胞的迁移率为(34+2)%(P〈0.05)。SKOV3.PM4细胞经条件培养和共培养后TGF—B。和vimentin表达上调(P均〈0.05),E—cadherin表达下调(尸〈0.05)。结论淋巴管内皮细胞微环境可促进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间质化的转变,增强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裸小鼠(nude mice)是1962年英国格拉斯医院Grist在非近交的小鼠中偶然发现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动物,用“nu”表示裸基因符号。1969年丹麦Rygaard首先将人类结肠腺癌移植裸小鼠成功,从而为免疫缺陷动物研究和应用开创了新局面。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3位,而死亡率却位居榜首,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卵巢癌发病病因尚不明确及其早期诊断的困难。随着人类肿瘤组织及肿瘤细胞株移植的成功,动物模型成为各项肿瘤实验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裸小鼠动物模型在卵巢癌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现就近年裸鼠动物模型在卵巢癌中的应用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8.
农文政  阮和云  黄丽珍  粱革  甘精华 《广西医学》2010,32(10):1215-1217
目的研究宫颈癌根治术的同时行阴道延长及卵巢移位术对提高年轻患者生存质量的意义。方法 41例手术适应证的年轻宫颈癌患者,30例(研究组)在根治术的同时行卵巢移位和阴道延长术;11例(对照组)行常规根治术。观察两组术后阴道长度及性生活满意度,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阴道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手术前后血清FSH、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延长及卵巢移位术可提高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对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细胞的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细胞(SKOV3-PM4)、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nous endothelial cells,HUVEC)条件培养基的交互培养体系,通过MTT法测定生长曲线,HE染色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Transwell穿膜运动实验、划痕实验、明胶酶谱分析等实验方法研究交互培养后各组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同期单独培养的SKOV3-PM4、HUVEC相比,交互培养后的SK-OV3-PM4伪足增多,生长速度明显快于SKOV3-PM4,交互培养后HUVEC呈不规则形态,出现空泡化超微结构,生长速度与HUVEC相似,细胞的运动和侵袭能力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单独的SKOV3-PM4中低表达,在HUVEC中不表达,在共培养的SKOV3-PM4-HUVEC中高表达。结论:HUVEC上清液培养后的SKOV3-PM4的生物学行为和运动侵袭能力发生改变,推测可能与血管内皮分泌的VEGF、MMP-2等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ERK及JNK/MAPK通路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Ⅰ级、CINⅡ/Ⅲ级、宫颈癌的病例各30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K、JNK在四组中的表达.结果 ERK的表达率呈递增趋势,相邻两组间ERK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ERK由CINⅠ级到CINⅡ/Ⅲ级的变化过程在宫颈癌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JNK的表达率相邻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K及JNK/MAPK通路的激活与抑制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相关,且ERK/MAPKs通路的激活在CINⅠ级到CINⅡ/Ⅲ级的变化过程与宫颈癌的发生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