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0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肺结核耐药检测中的应用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科住院的83位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为选例对象,根据既往药敏试验结果,择符合条件的5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基因芯片组24例根据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制定抗结核化疗方案,常规药敏组32例根据常规药敏试验结果制定抗结核化疗方案,观察评价两组在治疗后痰菌阴转情况及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结果痰菌阴转情况基因芯片组58.3%(14/24),常规药敏组53.2%(17/32),基因芯片组略高于常规药敏组,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X线肺部病灶吸收情况基因芯片组45.9%(11/24),常规药敏组43.8%(14/32),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快速准确,可用于肺结核的耐药检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
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是近年新兴的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一种智能化通气模式,理论上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和舒适的通气支持.但其对c0PD呼吸衰竭患者效果如何研究不多,本研究将AsV与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SIMV-PSV)联合通气模式进行对照分析,探讨ASV模式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脓毒症与免疫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病生理机制及其自身免疫状态角度探讨补充免疫球蛋白可能的效应机制,分析通过免疫机制的干预影响难治性脓毒症预后的可能性及其机制,为预防及治疗重症脓毒症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体外膜肺氧合在危重症医学中作为有效的心肺支持手段已经历30余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相关材料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其小型化和便携式等新的技术特点,并通过多个临床试验研究,尤其在2009年世界甲型H1N1病毒肺炎暴发流行期间,显示出体外膜肺氧合救治ARDS的有效性,使其重新受到临床医学关注,并拓展了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气囊上滞留物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目的探讨气囊上滞留物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关系。方法对33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机械通气患者,分别于插管后48h、7d及14d同步行咽拭子、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细菌分泌物定量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VAP的发病率为48·5%,病死率为37·5%;VAP组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和鲍曼不动杆菌;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62·5%,且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的株数逐渐增多。结论RICU中VAP患者相关部位(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咽拭子)优势菌以G-杆菌为主;气囊上滞留物优势菌与VAP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提示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的移行是导致VAP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与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的应用为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了广阔的治疗前景 ,为成千上万的患者赢得第二次生命。但是不少患者因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的发生及未能有效的控制而死亡。鉴于VAP的病原学、发病机制、诊治等不同于一般肺炎 ,且病死率高[1,2 ] ,近几年对VAP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定义与流行病学VAP尚无公认的定义。通常将VAP规定为启动机械通气 (MV)≥ 2 4h(也有规定为 4 8h)后发生的感染性肺炎 ,有作者将撤停呼吸机和拔除人工气道导管后 4 8h内发生的肺炎也包括在内。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和NNIS规定 ,VAP必须是…  相似文献   
7.
齐天杰  阎锡新  张鲁涛  李帅 《河北医药》2011,33(8):1147-114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超长期(〉3个月)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细菌学变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到200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ICU住院的23例有创机械通气在3个月以上的超长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男19例,女4例;年龄39~88岁,中位年龄68岁。有创机械通气时间103~710 d。痊愈出院1例,撤机好转出院3例,放弃治疗7例,仍机械通气中2例,死亡10例。23例患者在长时间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并非持续存在肺部或全身感染表现即使当时微生物培养阳性,且5例患者在明确无肺部及全身感染后停用抗生素1周以上无感染加重迹象。结论超长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近乎100%,致病菌种类繁杂,多重耐药菌频发,需长期使用多种抗生素,甚至间隔一段时间后重复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使得抗生素的选择在后期十分困难。但在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肺部感染并非持续存在,而是呈波动表现,此时宜加强支持治疗并可停用抗生素避免新的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8.
齐天杰  阎锡新  张鲁涛 《河北医药》2011,33(20):3045-3047
目的探讨血液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对非HIV感染患者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及诊治规范,入选IPFI组患者61例,非IPFI肺炎组患者47例及同期健康对照组体检者30例。收集记录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3组病例CD3CD;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情况。结果白色念珠菌仍是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占总检出菌株数的46.03%,同时本研究曲霉菌(30.16%)感染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CD8+T细胞比值水平,IPFI组较非IPFI肺炎组(t=5.910,P〈0.05;t=7.395,P〈0.05)及健康对照组(t=6.443,P〈0.05;t=7.428,P〈0.05)均明显下降。结论血液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阎锡新  刘威威  李帅 《临床荟萃》2007,22(22):1666-1668
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及其后遗症是导致世界范围内住院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北美、欧洲以及遍及全世界的许多国家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正在显著增加。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将人口分布标准化之后,脓毒症的发病率在22年间从每10万人82.7例增加到每10万人240.4例,每年增  相似文献   
10.
张鲁涛  阎锡新  王悦  孟爱宏 《临床荟萃》2007,22(23):1738-1740
患者,男,46岁。主因发热,伴胸闷、气短、咳血痰、不能平卧4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天晚感全身不适,未引起注意。次日晨起锻炼过程中感胸闷、乏力,被迫终止锻炼。当晚发热,体温最高39.5℃,呈弛张热,伴寒战,咳嗽、咳少量白痰。其后胸闷、气短,逐渐加重,不能平卧,痰液逐渐变成橘红色血性。于当地医院拍胸片示“右侧肺炎,血常规白细胞(WBC)11×109/L”,按“肺炎”给予“氨苄西林”抗感染治疗。住院4天,气短症状逐渐加重,始终不能平卧,复查胸片示“双肺大片渗出性病变”,以“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转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并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