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和外观效果,分析16例保乳术后行根治性放疗的患者资料。其中I期11例,Ⅱ期5例,12例行乳房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4例仅行乳房肿物切除。全部病例均于术后4~6周接受放疗,设野包括内乳—乳房切线野、乳房局部补量野、锁骨上野,部分病人给腋后野。切线野采用等中心1/4线束照射,锁骨上野采用源皮距1/2线束照射。各野中位照射剂量Dι50Gy、15Gy、50Gy、10Gy。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无1例发生局部复发,无明显放射性肺炎的发生,1例Ⅱ期病人因发生多发性骨转移死亡。患侧乳房的大小、形状、弹性、乳头和皮肤的感觉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异。认为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加根治性放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和外观效果,符合条件的I、Ⅱ期病人应给予保留乳房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的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可评价的 2 0 1例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Ⅰ~Ⅱ级 6 2例 (30 .8% ) ,Ⅲ~Ⅳ级 139例 (6 9.2 % ) ,年龄 <4 0岁 117例(5 8.2 % ) ,>4 0岁 84例 (41.8% ) ;手术全切 85例 ,次全切 116例 ;卡氏评分≥ 70分者 16 3例 ;≤ 6 0分者 38例。所有病例均为术后 3周~ 1月内进行放疗 ,射线选60 Coγ射线。结果 Ⅰ~Ⅱ级和Ⅲ~Ⅳ级 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 .2 %、85 .5 %、5 4 .8%和 81.3%、2 1.6 %、10 .8% ,其中 3、5年存活率低分级组与高分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年龄 <4 0岁组的 3、5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年龄 >4 0岁组 ,卡氏评分 70以上者预后明显好于 70分以下者 ,5年存活率分别为 30 .1%和 0。结论 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辅以放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 ,年龄、病理分级、健康指数、手术方法等是影响星形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同期放化疗(RCT)与单纯化疗(C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83例患者随机分为RCT组(43例)和CT组(40例)。RCT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45 Gy同期口服卡培他滨化疗(1600mg/m2),放疗结束2周后继续用FOLFOX4方案巩固化疗 4~6周期。CT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 6~8周期。Kaplan Meier 法计算生存率等并 Logrank 检验。结果 随访率为96%,RCT和CT组随访时间满2、3年者分别为37、12例和31、10例。RCT组和CT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7%、94%和95%、87%、73%(χ2=4.54,P=0.033),生存率分别为98%、86%、81%和93%、80%、64%(χ2=3.96,P=0.047)。RCT组和CT组治疗期间≥3级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23%和15%(χ2=0.93, P=0.630), ≥3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和10%(χ2=0.95,P=0.624)。结论 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RCT比CT可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直肠癌放射治疗过程中,不同放疗技术和不同治疗体位对小肠受照射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18例直肠癌患者,膀胱充盈的状态下,治疗体位为仰卧位和俯卧位下分别扫描两组定位CT图像,分别传输至计划系统。在两组CT图像上分别制作三维适形(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比较小肠在接受不同剂量的受照绝对体积差异(V5~45)。结果:相同体位,IMRT相比3D-CRT,小肠V45明显降低,V15两者基本接近。采用相同放疗技术,俯卧位相比仰卧位小肠V45和V15均明显降低。结论:直肠癌放射治疗,相比放疗技术,治疗体位对小肠受照体积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詹文华  闫钢  邵淑萍 《山东医药》2008,48(28):86-87
将不同浓度的左旋棉酚与醋酸棉酚作用于人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利用MTT 法检测其有效作用浓度,观察PC-3和DU-145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MTT法测得左旋棉酚与醋酸棉酚抑制PC-3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6.37、18.56 mg/L,抑制DU-145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6.02、18.35 mg/L,左旋棉酚抑制两种癌细胞的效果大约是醋酸棉酚的3倍;左旋棉酚诱导PC-3和DU-145细胞凋亡的效果明显,且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率增加.认为左旋棉酚具有很好的抗前列腺癌效果,可作为潜在的小分子抗肿瘤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棉酚衍生物apogossypol对胃癌SGC7901移植瘤抑制及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扩增SGC7901胃癌细胞,接种裸鼠,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计算肿瘤的抑瘤率,测定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的产生量,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结果 Apogossypol可明显提高荷瘤小鼠吞噬细胞的功能并抑制肿瘤的增殖,NO产生量增加并可显著促进IL-2分泌,进而影响淋巴细胞的活性,最终导致NK细胞功能增强。结论 Apogossypol可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詹文华  闫钢  折虹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0):907-908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6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治疗均采用10MV-X线照射,放射治疗剂量为2Gy/次,5次/周,总剂量60-64Gy,6周完成;长春瑞滨25 mg/m^2d1,8;顺铂DDP 40mg/m^2d2-3,(21天为一周期),共6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CR)16.1%(10例),部分缓解(PR)67.7%(42例),稳定(SD)14.5%(9例),总有效率83.8%。结论适形放疗联合NP方案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结合,TME双吻合器法治疗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T3、T4期低位直肠癌随机分为A、B二组,给予45Gy/5周,每周5次,每次1.8Gy放射治疗.A组32例在放疗同时给予卡培他滨2500mg/(m〈'2〉·d),分2次口服,服用14d,休息7d,连续服用3周期至手术,术后2~4周再续服2~3周期;B组33例于放疗第1、3周予四氢叶酸钙200mg/m〈'2〉,静滴d1~d5,氟尿嘧啶500mg/m〈'2〉静滴12hd1~d5化疗,完成放化疗后4~6周手术,术后2~4周,追加2~4周期化疗.手术均按TME原则进行.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前,T334例,T431例.放化疗后,CR18例,PR31例,NC16例,降期49例,降期率75.4%,5例肿瘤完全消失未手术,44例行保肛手术,16例行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全组保肛率为75.5%(49/65),包括5例未手术者.术后分期:T018例,T15例,T220例,T315例,T47例,随访13~60个月,中位38.5个月.随访无局部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无死亡,总复发率3.08%(2/65),无瘤生存率96.92%(63/6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TME双吻合器法治疗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能有效地缩小肿瘤,达到降期,提高肿瘤的切除率、保肛率,降低肿瘤局部复发,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术前放化疗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放化疗对中晚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作用价值。方法43例低位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予3野或4野盆腔照射,总剂量45 Gy/5周,每周5次,每次1.8 Gy,并于放疗第1、3周同步四氢叶酸钙200 mg/m^2,静脉输注d1-d5,氟脲嘧啶500 mg/m^2,静脉输注12 h d1-d5化疗,完成放化疗后,4-6周手术,术后2-4周,追加2-4周期化疗。结果治疗前T320例,T423例。放化疗后,CR 6例,PR 19例,NC 18例,降期25例,降期率58.1%;3例肿瘤完全消失,未手术。40例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其中29例为保肛手术,11例为经腹会阴直肠手术,保肛率为74.4%(32/43),包括3例未手术者。术后随访13-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随访无局部复发,1例伴有肝转移,无死亡,总复发率为2.33%(1/43),无瘤生存率97.67%(42/43)。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能缩小肿瘤,降期,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和保肛成功率,降低局部复发,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与乳腺性病变的关系。方法:对50例乳腺癌及50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作全乳腺大切征,病病理学观察及癌胚抗原(CEA)、c-erbB-2基因、p53基因表达的多项指标检测研究。结果:50例乳腺癌大切片病理观察显示,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及乳头状瘤病与癌有移行关系。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正常乳腺各项检测均为阴性;乳腺良性病变的CEA、c-erbB-2、p53基因阳性表达率较低;而乳腺癌组织的CEA、c-erbB-2、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较高,重度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及重度乳头状瘤病上述指标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导管内部叮近。结论: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及乳头状瘤病与乳腺癌有显著相关性,其他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