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贞子多糖(LVFP)与布地奈德联用对哮喘幼鼠免疫调节、气道炎症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从女贞子中提取LVFP,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压离子色谱及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技术对LVFP表征进行鉴定。40只BALB/c幼年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哮喘组(OVA)、OVA+布地奈德组(OVA+budesonide)及OVA+LVFP+布地奈德组(OVA+LVFP+budesonide),每组10只,OVA致敏、激发哮喘症状构建哮喘幼鼠模型,激发周期内OVA+budesonide及OVA+LVFP+budesonide组分别给予布地奈德(3μg/d,吸入)或LVFP[(400 mg/(kg·d),灌胃]+布地奈德(3μg/d,吸入),第28天监测气道反应性,第29天处死幼鼠,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因子表达,血细胞计数仪、Wright-Giemsa染色法进行炎症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炎症细胞比例变化。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氧化应激及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OVA组相比,OVA+LVFP+布地奈德组支气管高反应性显著降低(P<0.05),BALF中总炎症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哮喘状态下树突状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抗炎自然杀伤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比例升高(P<0.05),炎症因子IL-4、IL-5、IL-9、IL-10、IL-13及TGF-β水平降低(P<0.05)。LVFP与budesonide联用还可抑制氧化相关蛋白硝基络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及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相关蛋白OPA1、线粒体融合蛋白2、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及线粒体分裂蛋白1表达(P<0.05)。结论:LVFP与布地奈德联用可降低支气管高反应性,调节免疫细胞数量,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有望用于哮喘治疗。  相似文献   
2.
钟丽花  潘新隆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04-5005
目的:探讨无乳糖奶粉辅治婴幼儿急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将236例腹泻的婴幼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停喂母乳或含乳糖奶粉,改用无乳糖奶粉喂养;对照组继续喂母乳或配方奶,疗程5~7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明显高于对照组74.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CAP)的病原菌分布、细菌耐药性及用药情况。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26例新生儿CAP患儿行痰标本病原茵检测和药敏分析。结果:126例痰培养中,共检出92株(73.0%)致病菌。革兰阳性菌41株(44.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70.7%)最多见;苹兰阴性菌51株(55.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6株(51%)最多见。不同性别和白细胞水平患儿感染的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性单一用药、联合用药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有效率分别为56.5%、74.1%和45.0%、55.O%,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CAP患儿,应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符玉水  符元证  杨辉  钟丽花  霍开明 《西部医学》2021,33(11):1596-1601+1607
目的 研究18β-甘草次酸钠(18β-SGA)对变应性鼻炎(AR)幼鼠及其对Th1/Th2失衡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50只SD幼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8β-SGA 低、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根据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AR模型。造模后进行对应给药处理,持续4 周。大鼠鼻部症状根据行为学评分法进行记录; 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免疫球蛋白E(IgE)以及 IL-4、IL-5 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鼻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鼻黏膜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通道蛋白 5(AQP5)、NF-κB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鼻黏膜组织中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评分显著降低(P=0.002),鼻粘膜组织出现明显血管扩张、水肿和严重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现象。18β-SGA可减轻大鼠AR鼻部症状,抑制血清中IL-2、IFN-γ含量的下降及IgE、IL-4和IL-5 含量的升高(P=0.001; P=0.003;P=0.008;P=0.002;P=0.002),下调鼻黏膜组织中ICAM-1、AQP5与NF-κB蛋白表达(P=0.002;P=0.004;P=0.005),并抑制p-PI3K、p-AKT及NF-κB p65的蛋白表达(P=0.006;P=0.002;P=0.002)。结论 18β-SGA能减轻大鼠AR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调节体内Th1/Th2 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5.
倍氯米松气雾剂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倍氯米松气雾剂对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哮喘发病率的作用.方法:急性毛支临床缓解后患儿59例(观察组),采用倍氯米松气雾剂200 μg/d局部吸入治疗,2次/d,疗程6个月,观察1.5年时患儿哮喘发病率、喘息发生情况及干预治疗前后血清总1gE变化.并以70例毛支患儿作对照.结果:随访1.5年,观察组哮喘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X2=20.01,P<0.01),发生喘息病例数明显减少(x2=9.01,P<0.01),喘息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缩短(P<0.01),平均首次喘息复发时间推迟(P<0.01);且随访观察6个月,其血清总1gE水平恢复正常(P<0.01).结论:急性毛支患儿临床缓解后吸入倍氟米松气雾剂200 μg/d、疗程6个月进行哮喘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哮喘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免疫功能与肠道微生态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126例RVE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63,采取布拉酵母菌散+蒙脱石散治疗)与对照组(n=63,采取双歧杆菌+蒙脱石散治疗)。采用χ2检验,进行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与配对t检验,对2组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水平,以及肠道菌群数量等进行比较。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轻与中度脱水发生率等临床资料,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TNF-α、IL-8及CD4+、CD8+、CD4+/CD8+水平,以及拟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Z20180111),与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61/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3%(55/6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48)。②研究组患儿腹泻、呕吐、腹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2.4±5.5) h、(23.4±4.4) h、(25.6±3.9) h、(46.3±6.7) 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4.4±7.3) h、(46.8±6.6) h、(49.9±5.9) h、(66.3±7.5) h,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98、16.427、11.944、8.420, P<0.001)。③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TNF-α、IL-8水平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治疗后,2组患儿CD4+、CD4+/CD8+水平组内比较均显著增高,而CD8+水平组内比较,则显著降低;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水平,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CD8+水平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后,2组患儿拟杆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研究组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2组患儿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亦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治疗中,2组患儿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RVE患儿的临床疗效良好,可降低患儿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324例,分析体重、胎龄、喂养方式、分娩方式、侵入性操作等因素与患儿医院感染的关系,研究病原菌种类,并对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4例患儿中发生54例院感,感染率16.67%,患儿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27.78%)和肺脏(51.85%)为主,培养的54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5株,以葡萄球菌属为主(20.37%),革兰阴性菌37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37.04%),真菌2株,为白假丝酵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2500g、胎龄37周、住院时间长、剖宫产分娩、肠外营养、侵入性操作、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中应重点关注低体重、肠外营养、早产、剖宫产的患儿,通过减少侵入性操作、感染前预防性使用药物能有效控制院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海南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流行病学情况,为海南省NRDS预防措施制定提供参考,降低NRDS率,提升人口出生质量。方法收集整理海南省5家综合医院和2家妇产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新生儿资料,统计NRDS发生率、新生儿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Apgar评分等情况。孕妇情况:年龄、胎次、高危妊娠及类型、分娩方式、是否阴道难产及难产类型(巨大儿、糖尿病、扁平骨盆、肩难产等)。按照是否为NRDS,将新生儿分为NRDS组和非NRDS组,采用病例对照组研究法,比较两组新生儿及孕妇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海南省新生儿NRDS的影响因素及危险因素,了解NRDS患儿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探讨NRDS预防和治疗措施。结果海南省2014年1月-2017年1月纳入调查医院共出生新生儿32183例,NRDS 392例,NRDS率1. 22%。胎儿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出生Apgar评分、胎数、胎次、高龄产妇、胎次、阴道难产、高危妊娠是影响NRDS的相关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多胎、低体质量出生、胎龄≤35周、高龄产妇、阴道难产是NRDS危险因素。结论 NRDS预后差,产前对产妇及胎儿发生NRDS的危险因素评估,对于有NRDS危险因素的产妇做好产时应激预案,提升NRDS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9.
羊玲  钟丽花  林秋玉 《海南医学》2013,24(15):2305-2306
目的评价52项神经运动检查早期筛查高危儿脑损伤及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脑损伤高危儿948例进行52项神经运动检查,筛查出148例可疑脑瘫患儿,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按月随访。随访中复查52项神经运动检查评价早期干预的效果,对52项神经运动检查持续多项阳性的患儿进一步进行脑瘫的确诊。结果通过对148例可疑脑瘫患儿早期干预,6个月龄时仍以52项神经运动检查进行评估,康复有效率达89.9%,并早期诊断脑瘫5例。结论 52项神经运动检查是一种早期发现脑瘫患儿的较好方法 ,对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减少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胎龄早产儿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分析其脑电活动特点。方法:选取胎龄27~36+6周早产儿135例,按胎龄分成<28周、28~29+6周、30~31+6周、32~33+6周和34~36+6周组,在出生后3~5 d完成第1次aEEG监测,监测时间8 h,分析电压连续性、活动睡眠期上下边界振幅值、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结果:胎龄<28周早产儿均呈非连续性电压,没有肉眼可见的睡眠周期性变化,随胎龄增加,早产儿连续性电压所占比例逐渐上升(P<0.01),睡眠周期性所占比例逐渐增加(P<0.01)。随胎龄增加,早产儿活动睡眠期上界振幅值下降,下界振幅值升高(P<0.01);1个睡眠周期的时程变短(P<0.01)。结论:aEEG能较好地反映早产儿大脑成熟度,胎龄越大的早产儿,其脑电背景活动越趋于成熟,aEEG对早产儿脑功能预后有较好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