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金丹玲  刘兆军 《心脏杂志》2013,25(5):540-54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中维生素D的缺乏与血清N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浓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2012年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由高到低将入选患者分为4组:A组:对照组25(OH)D浓度≥30 ng/ml;B组:20 ng/ml<25(OH)D浓度<30 ng/ml;C组:10 ng/ml<25(OH)D浓度<20 ng/ml;D组:25(OH)D浓度≤10 ng/ml,测定血清NT-pro-BNP浓度,并作受试者血清各指标与血清NT-pro-BNP浓度相关性的分析。结果: B组和C组血清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D组血清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NT-pro-BNP浓度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血清25(OH)D浓度的降低其血清NT pro BNP浓度显著升高。受试者血糖、血钙、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肌酐、甲状旁腺素与血清NT pro-BNP浓度没有相关性。结论:维生素D的缺乏明显增加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金丹玲  刘兆军  姚宇 《心脏杂志》2018,30(2):189-191
目的 观察和分析俯身呼吸困难与射血分数(EF)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HFnEF患者162例,按照有无俯身呼吸困难分为俯身呼吸困难组(n=82)和非俯身呼吸困难组(n=80),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终点指标:全因性死亡/心源性死亡联合终点,心衰再入院治疗,心功能恶化至IV级,左室EF(LVEF)<50%,6分钟步行距离(6MWD)<300 m,血清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1 200 ng/ml。Kaplan-Meier法描述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以计算风险比(HR)及95%CI,分析俯身呼吸困难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果的关系。结果 完全随访患者158例,失访4例,随访率97.5%,俯身呼吸困难组(n=80)和非俯身呼吸困难组(n=78)经Cox多因素分析校正后,两组间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俯身呼吸困难组的心衰再住院率显著高于非俯身呼吸困难组(24% vs. 18%,P<0.01),俯身呼吸困难组LVEF值<50%比例显著高于非俯身呼吸困难组(14% vs. 7%,P<0.05),俯身呼吸困难组心功能恶化至IV级的患者较非俯身呼吸困难组高(16% vs. 9%,P<0.05),俯身呼吸困难组血清NT-ProBNP>1 200 ng/ml,6MWD<300 m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俯身呼吸困难组(13% vs. 10%,19% vs. 14%,均P<0.05)。结论 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存在俯身呼吸困难者其心功能恶化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将2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血清D-二聚体水平分为D-二聚体升高组(120例)和D-二聚体正常组(110例).详细采集病史、检验及辅助检查结果,记录早期死亡及急性并发症,并进行为期半年的门诊及电话随访,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判断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住院期间D-二聚体升高组死亡率(13.3%)较D-二聚体正常组(10.0%)明显升高(P<0.05),D-二聚体升高组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 <1发生率和左室长轴缩短率与D-二聚体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D-二聚体>300 μg/L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R =4.12,95% CI:3.02~4.87,P=0.01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 300 μg/L时,早期死亡风险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中维生素D的缺乏与血清N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浓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2012年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由高到低将入选患者分为4组:A组:对照组25(OH)D浓度i〉30ng/ml;B组:20ng/ml〈25(OH)D浓度〈30ng/ml;C组:10rig/ml〈25(OH)D浓度〈20ng/ml;D组:25(OH)D浓度≤10ng/ml,测定血清NT-pro-BNP浓度,并作受试者血清各指标与血清NT-pro-BNP浓度相关性的分析。结果:B组和c组血清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D组血清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NT-pro-BNP浓度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血清25(OH)D浓度的降低其血清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受试者血糖、血钙、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肌酐、甲状旁腺素与血清NT-pro-BNP浓度没有相关性。结论:维生素D的缺乏明显增加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危险因素。方法:行PCI的116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48例)和非低血压组(68例);是否并发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46例)和非心律失常组(70例)。比较各组基本资料,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低血压或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低血压组比较,低血压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低血压病史、吸烟和饮酒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与非心律失常组比较,心律失常组年龄,BMI、心律失常病史、吸烟和饮酒比例均显著增加(P均<0.01)。对以上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BMI和低血压病史(OR=1.106~8.107,P<0.05或<0.01);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BMI和心律失常病史(OR=1.106~11.452,P<0.05或<0.01)。结论:年龄、人体质量指数、低血压或心律失常病史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合并低血压或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其血压及心律变化,进行相应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共培养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心肌细胞间直接接触对其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API(4,6-二咪基-2-苯吲哚盐酸)标记后,分别与心肌细胞按接触组和非接触(millicellTM-HA半透膜)组培养,1周后应用免疫荧光检测MSCs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并用RT-PCR方法检测NKx-2.5、GATA-4、TGF-β的表达.结果接触培养组中可见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TnT,NKx-2.5、GATA-4、TGF-β有高表达,非接触组的MSCs未见cTnT的表达,相关基因仅有低表达.结论心肌细胞与MSCs的直接接触,是诱导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浆中NT-pro-BNP浓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02年至2010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住院患者122例,年龄23~82岁。其中男性54例,女性68例。根据血清TSH水平分为:A组,亚临床甲减1组(TSH 4.5~9.9 mU.L-1,n=26);B组,亚临床甲减2组(TSH≥10 mU.L-1,n=30);C组,亚临床甲亢1组(TSH 0.1~0.44 mU.L-1,n=24);D组,亚临床甲亢2组(TSH<0.1 mU.L-1,n=21);E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组(TSH 0.45~4.5 mU.L-1,n=21)。测定每组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结果:D组血清NT-pro-BNP浓度较E组增高(95%CI:57.847 7~168.515 9,P<0.05),较C组显著增高(95%CI:11.508 0~138.565 6,P<0.05)。A组和B组血清NT-pro-BNP浓度较E组无明显差异(P>0.05)。受试者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水平、左室质量指数与血浆NT-pro-BNP浓度没有相关性。结论:亚临床甲亢患者TSH<0.1 mU.L-1时,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