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不同梯度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3岁以下经皮血氧饱和度(oxigen saturation,SpO2)低于0.85、行根治术的法洛四联症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1组,n=30)以接近患儿术前水平的低氧分压启动体外循环并控制血流复温前的PaO2(≤130mmHg)(1mmHg=0.133kPa),体外循环血流复温时使PaO2逐渐升至250~300mmHg;实验2组(2组,n=30)体外循环中PaO2在250~300mmHg启动体外循环,血流复温后使PaO2逐渐升至450~500mmHg;对照组(n=30)体外循环中PaO2始终控制在450~500mmHg。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取右心房组织测量心肌过氧化反应指标: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③总抗氧化能力。结果①体外循环前各组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后,1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低于对照组;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对照组低于1组,MDA低于对照组高于1组...  相似文献   
2.
心室辅助是治疗急重症终末期心力衰竭有效手段。国内应用心室辅助装置均为进口产品。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研制的气动左心辅助装置气动膈膜泵(罗叶泵)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用[药监械(2003)39号]。我院1998年5月~2006年4月应用此装置治疗危急重症心脏病1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蓝丽琼  郭阳娇  彭慕莲 《广东医学》2002,23(10):1006-1006
乳糜胸是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 ,延长住院时间。我科 1996年至 2 0 0 1年 11月间 ,共有 18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乳糜胸 ,经治疗后痊愈。现报告我们对小儿心脏术后并发乳糜胸护理的一些经验。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 ,男 13例 ,女5例 ,年龄 6个月至 13岁 ,平均 4 7岁。18例患儿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手术种类为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 11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加右室流出道补片加宽 2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加左房内隔膜切除术 1例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2例 ,法洛四联症左肺动脉发…  相似文献   
4.
笔者分析和总结57例心脏手术后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提出术后使用呼吸机>24h,使用大量正性肌力药物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术后肝肾功能不全和年龄≥65岁的高龄患者,是易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切实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护和及时准确地执行抢救治疗措施,做好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护理,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预防感染对提高心脏手术后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阳娇  郭颜芳  凌云 《广东医学》2006,27(4):601-602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监护。方法对172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住ICU 24 h持续监护,就其临床特点及监护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3例治愈出院,19例死亡,病死率为11%。结论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及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控制高血压,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是提高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的 总结国产气动左心辅助装置(罗叶泵)临床试用11例试用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 我院1998年5月至2006年4月应用罗叶泵治疗11例危急重症心脏病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32~69岁。平均44.9±10.2岁。病因包括心脏瓣膜病6例,冠心病1例,心肌病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马凡氏症1例,主动脉夹层1例;心脏手术后重度低心排综合征(低心排)10例,心肌病并发终末期心力衰弱1例;左心辅助10例,双心辅助1例。心脏辅助装置在手术室安装8例,在复苏室(ICU)安装3例。左心辅助采用房间沟置左房引流管和升主动脉置灌注管。在双心辅助1例中,右心辅助采用右房置右房引流管和肺动脉置灌注管。全组平均辅助70.5h(11~11d3h),辅助流量2.5~4.6L/min,辅助频率55~60次/min,收缩比30%~35%。辅助期间使用肝素抗凝,维持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180~200秒。另外,密切监测血压、心律、尿量及心率,合理调节辅助流量和应用肝素,预防并发症。 结果 7例术后重度低心排患者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5例已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植入左心辅助装置后均能脱离体外循环机,顺利返回复苏室。1例心肌病合并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经双心室辅助11d 3h,成功过渡至心脏移植,10例左心辅助患者经心室辅助后,5例心功能逐步改善而撤离左心辅助,全组撤离心脏辅助的撤离率为54.5%,5例患者恢复出院,出院率为45.5%。6例住院死亡,死亡率为54.5%。心脏辅助循环期间的并发症包括感染2例,肾功能衰竭4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脑出血1例,再次开胸止血3例。结论 在心室辅助期间, 密切监测血压、心律、尿量及心率,合理调节辅助流量和应用肝素,预防并发症是提高左心辅助成功率的重要措施,左心辅助可以为终末期、危急重症心脏病病人提供良好的循环支持,无论是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还是作为高风险病人的恢复性治疗均能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心室辅助的临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并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推广应用。国产气动心脏辅助装置价格便宜,性能稳定,有利于我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报道33例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重点。由于该手术是单侧肺通气易损伤呼吸道导致术后肺功能不全,手术体位也比较特殊,有损伤右侧臂丛神经的风险,而且切口小,手术操作局限止血难,所以对呼吸道、右侧肢体功能、手术引流管的管理是术后护理的难点及重点。术后根据病情变化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做好气道护理及液体管理,严密观察胸腔引流管引流液情况;做好右上肢体术后舒适度护理及功能锻炼,本组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总结2004年10月-2005年10月56例风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对本组术后患者持续动态监测肺动脉压的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心功能的维护,保证充分供氧,遵医嘱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并且做好药物应用护理,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认为对术后患者持续动态监测肺动脉压的变化,控制肺动脉高压和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对提高风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期间胃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的原因和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29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172例行胃肠内营养治疗,其中并发胃潴留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出现胃潴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分析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 80例胃潴留患者经过干预治疗,32例症状消退,35例症状缓解,3例于ICU治疗期间中止胃肠内营养治疗,10例死亡,死亡原因为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通过分析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后在ICU期间进行胃肠内营养治疗并发胃潴留的原因,并加以针对性处理后,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郭阳娇  杨满青 《广东医学》2004,25(11):1349-1350
目的总结3岁以下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隔缺损(CAVSD)术后监护的经验。方法20例CAVSD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完全性房室隔缺损矫治术。术后监护主要包括心电监护和心律失常的监测和处理;监测肺动脉压及左房压和血压,预防及控制血压、左房压和肺动脉压过高。结果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心律失常,1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病死率为6.7%。结论CAVSD术后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因此应密切观察心率及心律的变化。使用肺动脉及左心房直接置管监测肺动脉压及左心房压时降低肺动脉压及补充容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