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的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4例临床怀疑颈动脉或椎动脉疾病者,行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将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传到工作站,进行多种方法后处理,对颈部血管狭窄进行定量评价,对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准确评估。结果34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者29例,管腔轻度狭窄者10例,中度狭窄者12例,重度狭窄者5例,节段闭塞者2例;钙化斑块15例,非钙化斑块1O例,混合斑块9例;CT值范围20-1140Hu,其中钙化斑块CT值220-1140Hu,非钙化斑块CT值20—73Hu;左侧颈总动脉起源异常者1例;颈动脉体瘤2例;椎动脉狭窄者4例。结论16层螺旋CT有艮好的时间和密度分辨率,联合三维成像各种后处理功能,可以直观显示颈部血管的形态,准确评价管腔的狭窄程度和评估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和诊断信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诊断急性肠缺血的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可疑肠缺血的患者行MSCT检查,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结果 17例中,SMA栓塞8例,SMV血栓6例,增强扫描表现为SMA或SMV充盈缺损,伴肠壁增厚,呈"靶征"或"轨道征"表现;肠梗阻2例,肠扭转1例。结论应用MSCT三维重建,对肠系膜血管显示清楚、直观,可明确缺血病因,对急性肠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如形态,密度及周围结构变化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体积较大肿块,其中不规则肿块6例,规则2例,钙化7例,囊变坏死1例,出血2例,越过中线5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7例,肾脏向后外侧移位6例。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根据CT典型特点,并结合临床症状,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食管良性肿瘤少见,其中约50%以上是平滑肌瘤,但真正的胃平滑肌瘤并不多见,现报道一例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食管下段及胃贲门部平滑肌瘤,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5岁。无特殊临床症状,体检发现上腹部占位。胃镜:距门齿34 cm食管后壁见一环形外压,表面黏膜光滑、贲门上区后壁见由外牵拉形成的黏膜凹陷。内镜诊断:食管下段及贲门部外压性肿物。CT检查:食管下段管壁环形偏心性增厚,至贲门区见类圆形软组织影,边缘较光整,贲门部病灶内见点状高密度钙化影,病灶长度约8.0 cm,CT值36.5~41.3 Hu,增强扫描中等度强化,CT值60.5~62.0 Hu;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手术:术中见食管下段及贲门区肿物,肿物位于胃壁外,大小约5.9 cm×4.7 cm,边缘光滑,切除下段食管、连同贲门部及肿物。病理:送检组织镜下为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呈束状排列。经免疫组化,诊断平滑肌瘤。2讨论食管平滑肌瘤大多起源于食管的平滑肌,偶可发生于黏膜或血管的平滑肌,病变以胸下段多见,中段次之,上段则较为少见。肿瘤为实质性肿块,绝大部分在壁内生长并向腔内、外突出,呈膨胀性生长。多数肿块呈球形、卵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多数为单发,少数可多发,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照分析16层螺旋CT与血管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出能力.方法 回顾总结吉林油田总医院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和导管造影(CAG)检查者96例,并以导管法为金标准、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心肌桥的检出情况.结果 96例中CTA与CAG对MB-MCA的检出率分别为44.79%、3.13%~9.38%,两种方法发现MB-MCA的差异明显(P<0.01).结论 通过与CAG表现对照,16层螺旋CTA对MB-MCA的显示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病例 男,40岁,因饮酒后上腹部疼痛入院.病程中无发热及呕吐,无腹胀及腹泻.查体:上腹部有压痛及肌紧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6.5×109/L,血淀粉酶768U/L.  相似文献   
7.
对肝脏原发恶性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1岁。体检时超声发现肝右叶一实性肿物,该患无特殊不适感,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否认肝炎、肝硬化病史。超声:肝右前叶可见一约4.7cm×3.6cm不均质回声团,边界清,形态尚规整,余实质回声均,血管网络清,门脉主干内径不宽,腹腔未见包块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8例螺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英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250-3251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螺旋CT表现、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其CT影像特征。结果:8例肿块呈类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2例肿块内见多发或单发细小斑点状钙化。4例肿块最大径在5 cm以上者,肿瘤受邻近器官及血管不同程度挤压而呈铸形生长。增强扫描肾皮质期肿块无明显强化,肾实质期轻度强化,强化程度5~15 Hu。结论:嵌入性铸形生长、细小钙化、轻度延迟强化及肿块无明显坏死囊变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