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颅神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 3 5例糖尿病性颅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以老年人多见 ,发病急骤 ,可有糖尿病史或先于糖尿病症状而发生。单侧颅神经受累最常见。颅神经病变中以动眼神经损害为最多见 ,其次为外展神经、面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临床发病与糖尿病的症状不平行。预后较好 ,少有复发。结论颅神经病变中以眼球运动神经受累为最常见 ,以颅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 ,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马春艳  丁萍  郭秀凤 《吉林医学》2010,(26):4538-4539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安全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观察15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状况,针对常见安全情况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将干预前后安全问题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并且血压控制良好,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康复水平、生存质量都有所提高。结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尽早实施安全护理干预,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4.
5.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趋化和激活单核细胞和某些T细胞亚群,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分泌,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等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1].组织因子(TF)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是凝血和止血的主要调节因子.为探讨这两个因子与脑梗死的关系,我们检测了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MCP-1和TF的水平变化,并就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治疗精神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0例精神性眩晕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短期使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1周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观察组相比,第1 天、第3天2组的显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2组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露醇加地塞米松治疗精神性眩晕可迅速改善病人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并发脑梗死临床上少见,我们遇到8例。 临床资料:8例中男2例,女6例,年龄32~56岁,平均40.3岁。均被专科门诊确诊为甲亢,病程6个月~3年。脑梗死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5例近期停用抗甲状腺药物,3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3 d、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AC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妇幼营养关系到民族的人口素质和国家的兴衰,本文从营养与儿童疾病、食物与营养不良等方面论述了加强妇幼营养工作的整体管理、系统研究和综合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与代谢综合征和脂蛋白(a)[Lp(a)]的关系.方法 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将26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VBD组(28例)和非VBD组(241例),另外选择8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出现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和高Lp(a)的比率,分析其与VBD的相关性.结果 VBD组与非VBD组的年龄、烟酒史、脑卒中史、伴代谢综合征及高血压病、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总胆固醇、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高低密度脂蛋白、高Lp(a)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VBD组的年龄、伴代谢综合征及高血压病、高Lp(a)的比率明显高于非VBD组(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VBD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OR=20.161,P=0.001)、年龄(OR=4.884,P=0.003)、代谢综合征(OR=5.579,P=0.010)、高Lp(a)(OR=4.605,P=0.019).结论 高龄、伴有代谢综合征和高Lp(a)可能在VBD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