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我们采取多巴酚丁胺与镁剂联合应用的方法治疗各种原因所致难治性心力衰竭54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在54例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48岁。心力衰竭病程4个月至6年。 1.2 心力衰竭原因:本组病例中,高血压心脏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冠心病8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房缺3例,其它原因19例。 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非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血栓形成,偶有引起心肌梗死的报道。我院近期诊治2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iocardial infarction,AMI)而确诊的原发性APS,现予报告。1临床资料例1,男,52岁,农民。因“胸痛2d,反复意识不清10h”于2001年4月19日入院。入院前2d出现间断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大汗淋漓,每次持续2~3h,当地卫生院用“消炎痛”,未好转。入院前10h突然发生反复意识不清3次,每次时间约30s左右,伴四肢抽搐、两眼上翻,急诊入院。既往无胸痛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右心室双部位(RV-Bi)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3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和3例起搏器综合征患者接受了RV-Bi起搏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在RV-Bi起搏、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和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搏模式下,患者QRS宽度(QRSd)、QRS电轴(QRSa)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RV-Bi起搏与RVOT起搏比较,QR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RVA起搏比较,QRS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V-Bi起搏的平均QRSd(143ms)最窄,较RVA起搏(177ms)缩短34ms,较RVOT起搏(155ms)缩短12ms。RV-Bi起搏时心功能优于RVA和RVOT起搏。RV-Bi起博时射血分数(50.4%±3.6%)、每搏量[(65±14)ml]和心输出量[(5.77±0.69)L/min]均较术前射血分数(38.5%±6.2%)、每搏量[(50±18)ml]、心输出量[(4.16±0.55)L/min]及RVA起搏射血分数(34.2%±7.4%)、每搏量[(48±15)ml]、心输出量[(4.12±0.51)L/min]和RVOT起搏时射血分数(45.4%±5.6%)、每搏量[(62±16)ml]、心输出量(5.42±0.63 L/min)显著提高(均为P<0.05)。结论 RV-Bi起搏可改善心室的激动顺序和同步性,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和起搏器综合征的治疗,此项技术可作为双室同步起搏技术的替代选择,并具有手术简便和价格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36),阿斯匹林100mg/d,普通肝素300IU.kg-1.d-1,B组(n=36),阿斯匹林100mg/d,LMWH(速避林)86U/kg皮下注射,2次/d,疗效为7d,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状况及凝血指标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ST段改变程度、总缺血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01),但两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B组凝血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部分凝血指标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MWH抗凝治疗UAP较普通肝素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对收治的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55例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其心电图改变呈心肌梗塞型、心肌缺血型、心律失常型,阿斯综合征和Q—T间期延长等。本文总结分析55例,以探讨产生心电图改变的发生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38例,女17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36岁。 1.2 病例选择:临床上除有病史、症状、体征外,血、尿和腹腔渗出液淀粉酶测定,B超和CT影像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有头痛,发热21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9例。涂片找到隐球菌24例,真菌培养阳性3例。首诊误诊12例。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5-氟胞嘧啶(5-Fc)治疗,治愈好转率81.82%(9/11);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5例,治愈好转3例;两性霉素B联合5-Fc治疗3例,治愈好转2例;单用氟康唑治疗4例,治愈好转2例;3例未予抗真菌治疗者均病死。结论: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早期误诊率高,脑脊液涂片及真菌培养有利于确诊;两性霉素B、氟康唑、5-Fc是有效的治疗药物,且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功能正常的非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BNP水平在控制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测定74例心功能正常的非永久性房颤患者转律前后的血浆BNP变化,并与3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比较。结果:房颤患者在复律成功后,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由复律前(69.2±17.8)pg/mL降至(27.8±15.2)pg/mL,2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由复律前(74.6±19.5)pg/mL降至(28.9±17.3)pg/mL。结论:血浆BNP水平可预测房颤的发生和终止。  相似文献   
8.
郭益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492-3493
目的:研究心功能正常的非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BNP水平在控制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测定74例心功能正常的非永久性房颤患者转律前后的血浆BNP变化,并与3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比较。结果:房颤患者在复律成功后,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由复律前(69.2±17.8)pg/mL降至(27.8±15.2)pg/mL,2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由复律前(74.6±19.5)pg/mL降至(28.9±17.3)pg/mL。结论:血浆BNP水平可预测房颤的发生和终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的关系。方法把5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35例与心衰组20例,和50例对照组进行血浆BNP、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检测,并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房颤组无论心功能正常组还是心衰组,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BNP与LAD和血管紧张素Ⅱ高度相关,心衰组BNP与LVEF明显相关。结论房颤患者BNP明显升高,与心房重构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是指通过微电脑控制胰岛素泵模拟正常胰岛素细胞分泌胰岛素量,起到人工替代胰腺的作用.选择我科8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别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强化降糖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以了解不同方式短期干预能否有效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s mellitus,T2DM)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