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皮脊柱内镜“隔离区”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5例。采用局麻下侧方入路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行内镜下髓核摘除、纤维环成形、黄韧带去神经化及相应节段走行神经根全程减压,形成神经根周围与髓核及纤维环无接触的“隔离区”。记录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于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4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25(94.7±17.7)min。1例术中出现类脊髓高压反应,予去除水压、吸氧等处理后30 min症状消失。l例术后出现股神经麻痹症状,予以神经营养、针灸理疗、功能锻炼保守治疗,术后4周症状消失。患者均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腰背部及腰骶部的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疗效为优者24例,良13例,可8例,优良率为82.2%。结论 经皮脊柱内镜“隔离区”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常规组织块培养法获得HDPCs,采用四唑盐比色(MTT)法、ALP活性检测法观察不同浓度bFGF(0.1、1、10、100 μg/L)对体外培养的HDPC粘附性、伸展性以及ALP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bFGF均可提高HDPCs粘附性和伸展性,与对照组相比P<0.05;不同浓度bFGF与HDPCs共同培养一定时间后,均能显著抑制其ALP活性(P<0.05);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出现的时间越早,100 μg/L组在培养第1天时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0.1 ~ 100 μg/L范围内不同浓度bFGF均能促进HDPCs的粘附性和伸展性,并可抑制HDPCs的ALP活性.  相似文献   
3.
CT导向胸部穿刺活检应用切割针和活检枪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CT以其断面成像,解剖结构显示清晰,无组织重叠等优势被作为胸部穿刺活检首选导引方法而广泛应用。三棱切割针和半自动活检枪是胸部穿刺活检中常用的两种器械,两者同属切割针范畴,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构建荷胃癌小鼠模型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癌基因c-Myc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20只小鼠皮下注射MFC小鼠前胃癌细胞从而构建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观察组腹腔注射0.8mg/kg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体积生长曲线并对两实验组肿瘤体积进行比较;应用RT-PCR、Western bol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Myc和bFGF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通过Spearman分析c-Myc和bFGF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在用药的过程中,对照组小鼠随着移植瘤结节的增大而发生行为明显改变,但观察组小鼠精神、反应、活动及进食饮水均如初,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第9d开始,观察组小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在第21 d最明显(P<0.01).RT-PCR检测显示e-Myc,bFGF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也显示观察组c-Myc,bFGF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Myc,bFGF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Myc,bFGF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平均MVD为9.2±1.3,观察组为2.9±1.0,两组之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Spearman分析得出小鼠胃移植瘤中e-Myc和bFGF mRNA存在正相关(r=0.853,P=0.000).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通过抑制胃癌组织c-Myc,bFGF基因表达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人微小RNA(has-miR)-30a-5p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MKN-45细胞;在所研究胃癌细胞系中使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建立miR-30a-5p的敲除和过表达模型, 胃癌MKN-45细胞分为3组:miR-30a-5p小干扰RNA(miR-30a-5p inhibitor)组, miR-30a-5p过表达RNA组和空白对照组(NC),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标志物Cyclin D1(CCND1)基因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0a-5p与Wnt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基因CCND1的靶向调节关系;在培养的胃癌细胞MKN-45中加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银杏双黄酮, 分为miR-30a-5p inhibitor组、miR-30a-5p inhibitor+银杏双黄酮组、miR-30a-5p Inhibitor NC组及miR-30a-5p Inhibi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预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59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绘制术前MPV预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ROC曲线,获得术前MPV的最佳诊断截点,根据术前MPV的最佳诊断截点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Logistic模型估计每个患者的倾向性评分,运用1∶1最近邻居倾向性匹配评分(PSM)法将两组中的倾向性评分最为相近的两个患者进行配对,比较匹配前后两组间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均衡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匹配后术前MPV对老年食管鳞癌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259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0.3%、41.9%、25.1%和86.1%、62.6%、43.2%,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MVP预测老年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AUC 为 0.835(95%CI:0.776~0.897),最佳诊断截点为12.7 fL,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和85.4%,根据术前MPV的最佳诊断截点,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MPV≥12.7 fL组112例(43.2%)和MPV<12.7 fL组147例(56.8%),采用1∶1最近邻居 PSM法,结果两组共65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肿瘤直径、胸膜粘连、TNM/T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脉管癌栓6个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各指标分布的均衡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匹配后MPV≥12.7 fL组患者术后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MPV<12.7 fL组(51.6%、23.8%、18.5% vs 66.5%、48.8%、32.7%,χ2/P=5.789/0.024),MPV≥12.7 fL组患者术后1年、3年、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MPV<12.7 fL组(85.6%、51.8%、32.5% vs 92.5%、72.8%、51.7%,χ2/P=5.674/0.026),Cox回归分析显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前MVP每增加1 fL,患者术后5年内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增加0.895倍,患者术后5年内死亡的风险增加1.016倍。结论:MPV作为活化血小板的评价指标可用于评估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并且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军第二次部队人员牙周疾病捷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牙周疾病在我军部队人员中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版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标准器材。结果:共调查1 269人,结果表明,我军现役人员男性牙龈炎患病率为21.12%,牙结石检出率为44.05%,早期牙周病患病率为2.75%,晚期牙周病患病率为0.39%。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和我军第一次口腔健康的牙周疾病监测,以及外军相关资料比照进行牙周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表明,我军牙周疾病患病率比较平稳,牙周疾病大部分处于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22~88岁,根据确诊脓毒症后30 d内的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n=21)和生存组(n=41)。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比较两组确诊脓毒症当天的外周静脉血AT-Ⅲ、凝血指标[D-2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C反应蛋白(CRP)、Plt等。结果死亡组AT-Ⅲ活性明显低于生存组[(57.3±16.9)%vs(76.1±21.1)%,P<0.001]。AT-Ⅲ是脓毒血症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0.949,95%CI 0.917~0.982,P=0.03)。AT-Ⅲ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95%CI 0.621~0.875,P<0.001),以AT-Ⅲ值62.0%为临界值,其预测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61.9%。结论脓毒症早期抗凝血酶Ⅲ活性的降低可能预示着预后不良,抗凝血酶Ⅲ作为早期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指标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及其与性别、病程、年龄的关系。材料与方法:2001年9月~2003年3月于我院确诊的JAS患者共120例,男106例,女14例。发病年龄4~16岁,平均(12.06±3.0)岁。就诊年龄9~30岁,平均(17.03±2.3)岁。病程3个月~23年,平均(4.10±3.79)年。所有被检查者均行骶髂关节的CT扫描。将骶髂关节炎按1984年美国纽约修订标准分级并作与性别、病程、年龄的相关性研究。结果:JAS患者90.83%于8岁以后发病,男、女发病年龄相似,女性平均病程[(7.02±5.41)年]比男性[(3.71±3.36)年]长。骶髂关节单侧发病24例占20%,双侧对称发病66例占55%,双侧不对称发病30例占25%。骶髂关节单、双侧发病与发病年龄无关,而与病程有关。病程在1年之内,骶髂关节双侧发病与单侧发病之比为1.7∶1;病程在1~5年,两者比率为5.4∶1;病程超过5年,则增高至7.8∶1。骶髂关节炎0级24个关节,Ⅰ级27个关节,Ⅱ级51个关节,Ⅲ级117个关节,Ⅳ级21个关节。骶髂关节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而与性别、发病年龄无关。总体上左侧与右侧骶髂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相似。结论:JAS患者男女发病年龄相似,但女性病程长。随病程的延长,骶髂关节双侧发病的比率明显增高。骶髂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随病程的延长,病变加重,而与性别及发病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