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妇幼保健院以 Power Builder8.0为开发工具 ,自行设计开发了“云南省 5岁以下儿童死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该软件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友好性等特点。运行一年来 ,提高了各级妇幼卫生部门对信息的分析利用能力 ,及时掌握了我省各地州、市、县 5岁以下儿童死亡在全省所处的位置和水平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介绍了该软件的设计方法、功能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5个民族地区儿童行为偏移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边疆民族地区早期儿童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早期儿童发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对云南省寻甸、文山、新平、元阳、昆明市盘龙区的哈尼、苗、普、彝、回和汉族等6种民族2564名0~6岁儿童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将儿童行为偏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根据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在寻甸(以回族为主)、文山(以苗族、普族和彝族为主)、新平(以彝族为主)、元阳(哈尼族)、昆明市盘龙区(汉族)各抽取2~3个乡(办事处),再在这2~3个乡(办事处)中系统抽1…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中-缅、中-老、中-越跨境婚姻家庭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情况,为完善跨境婚姻家庭预防母婴传播相关服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目前居住在云南省边境地区的中国籍和跨境婚姻家庭进行调查和访谈,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最近一次怀孕期间三病检测情况等信息。经整理后,使用构成比和率对指标进行计算,使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比较中国籍和跨境婚姻家庭各项检测服务状况。 结果 外籍媳妇主要以农民、文盲/小学、无经济收入的少数民族为主。配偶检测率,老挝籍低于当地中国籍媳妇(〖XC五号.EPS;P〗=7.87,P=0.005),缅甸籍、越南籍与当地中国籍没有差异;缅甸籍高于老挝籍和越南籍(〖XC五号.EPS;P〗=41.84,P<0.001)。三病检测点知晓率,缅甸籍媳妇低于当地中国籍媳妇(〖XC五号.EPS;P〗=6.11,P<0.03),越南籍、老挝籍与当地中国籍没有差异;老挝籍高于缅甸籍和越南籍(〖XC五号.EPS;P〗=44.03,P<0.001)。获得预防母婴传播相关知识比例,三个外籍媳妇均低于当地中国籍(〖XC五号.EPS;P〗=19.84,P<0.001;〖XC五号.EPS;P〗=7.52,P=0.006;〖XC五号.EPS;P〗=4.38,P=0.036)。 结论 边境地区针对跨境婚姻家庭开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预防母婴传播相关工作取得实效,三病检测情况与当地中国籍基本一致,但在其他服务利用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外籍媳妇孕早期三病检测率及其配偶检测率、相关预防母婴传播知识获取还有待提升,需要运用更加有效的服务管理模式来促进三病检测可及性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长春地区老年人伤残情况及其地区分布特点。方法:以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对百岁老人所占比例在1/10 万以上的18个区县,采取典型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方法选点,调查60岁及以上老年人,统计伤残种类,计算各年龄组的伤残率及地区分布特征。结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残患病率为29.8%,标化伤残率为18.0%,伤残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总体看昆明市及楚雄州伤残率最高,在老年人残疾中听力残率最高,红河州苗族骨折残疾率高达18.1%,百岁老年人患者年性痴呆为14.0%,结论: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治疗骨质疏松,加强对老年人的安全保护,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评估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工作效果,找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云南省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2006 — 2019年云南省孕产妇检测、干预措施及随访管理服务等相关信息,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各年度指标变化趋势分析和Q聚类分析。结果2006 — 2019年云南省孕产妇HIV检测率由63.82%上升到99.97%,孕早期检测率由2014年的39.50%上升到2019年的71.59%;产妇服药率由67.76%上升到99.72%,婴儿服药率由78.31%上升到99.91%。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由阻断前的34.80%下降到2019年的1.93%。 将16州(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效果按照母婴传播率和过程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为4类:第一类为昆明市、保山市、玉溪市、楚雄州、大理州、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第二类为昭通市、临沧市、曲靖市、红河州、普洱市和文山州;第三类为怒江州;第四类为丽江市和迪庆州。结论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服务模式运转效果良好,有效降低了全省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但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突出,需重点关注第二、第三、第四类州(市),结合实际科学研判,制订有针对性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HIV感染孕产妇配偶的相关情况,为制订综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专门的调查表对云南省6家妇幼保健机构2005年5月-2006年10月管理的191例HIV感染孕产妇的丈夫进行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84份.结果 HIV感染孕产妇的丈夫平均年龄29岁,70%以上是初中和小学文化,60%以上是农民,29.2%HIV抗体检测为阴性,60%以上有生育孩子的愿望,HIV感染丈夫的生育欲望强于非感染者,丈夫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不足.结论 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对HIV感染孕产妇的配偶进行HIV抗体检测和咨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郭光萍  李燕  王兴田  蔡睿  石安萍  庄永彪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16-2417,2420
[目的]了解云南省5个县(市、区)孕产妇艾滋病感染现状和流行特点.[方法]利用2004、2005、2006年1~10月HIV阳性孕产妇HIV抗体筛查报表和349例结案的HIV阳性孕产妇个案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县(市、区)2004年至2006年1~10月HIV阳性孕产妇检出率远高于云南省水平,HIV阳性孕产妇覆盖各类职业和当地主要民族;HIV阳性孕产妇平均年龄25岁、92.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90.0%是农民和无业者;98.1%阳性孕产妇通过性感染,其中61.2%因与阳性配偶生活被感染;27%阳性孕产妇产时被确认,21%阳性产妇失去终止妊娠和母婴阻断机会.[结论]5县(市、区)艾滋病感染流行形势十分严峻.建议推行婚前HIV咨询检测和安全性行为宣传;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设立产前门诊常规HIV检测,提高孕妇HIV自愿咨询检测率等.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2004年艾滋病男、女感染比例为3.8:1,2006年报告孕妇HIV感染率超过1%的县(市、区)达4个。孕妇是处于特殊时期的妇女,对其HIV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妇女感染情况外,对于预防孕妇HIV感染,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云南省HIV/AIDS综合防治研究项目”子课题“农村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策略研究”在云南省开展了孕妇HIV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云南省1975-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死亡构成、死因顺位的演变过程,确定目前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为评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情况提供参考数据和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差别指数了解“人口因素”等对死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1990-2000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27.9‰下降为74.9‰,10年内下降率为41.4%;婴儿死亡率由96.4‰下降为62.4‰,10年内下降了35.3%;死因顺位:新生儿前5位死因为宫内窒息、破伤风、早产(低出生体重)、意外窒息。随年代变化其顺序稍有变动。破伤风死亡全省已下降到17例;死亡构成:NMR/IMR在60%以上,IMR/U5MR在80%以上;U5MR下降52%为“非人口因素”引起。质量检验结果以昆明市和玉溪市U5MR可信度高,相关系数为0.864和0.951。结论1975-2000年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一直呈下降趋势,“非人口因素”包括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科技进步使U5MR下降为52%。婴儿死亡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建议干预措施重点放在新生儿复苏及非正常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提高农村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服务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和可接受性策略,制订农村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有效运转机制,增强其可持续性发展。方法:2005~2006年在云南6个县市开展现场研究。结果:农村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管理与服务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明确职责,强化管理,综合服务,注重个性,优化氛围,主动参与。将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融入常规妇幼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并与现行的农村、妇幼卫生政策结合;建立责任制与监督指导评估制度。为H IV感染孕产妇提供保健、抗病毒治疗、住院分娩、儿童保健与追踪等系列服务。全程管理、抗病毒治疗及相关服务由专人负责,孕产妇保健和住院分娩服务开放,由接诊医生和住院医生负责。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显著下降。结论:农村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管理模式促进了农村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多方参与,运行机制为该项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服务模式促进了农村孕妇尽早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对母婴阻断服务的可获得性、可及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