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miR-100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00在3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在肝癌细胞系中上调/下调miR-100的表达,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及成瘤能力的影响。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miR-100下游靶基因。结果:miR-100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与肝癌的恶性程度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过表达miR-100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干扰miR-100促进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显示miR-100能够靶向IGF1R抑制该基因的表达。结论:miR-100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并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有望成为潜在的肝癌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2.
肺肉瘤样癌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较少见的癌和肉瘤样形态混合于一个瘤体内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全身许多部位,但以上呼吸道、肺、乳腺和肾常见.  相似文献   
3.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较少见的癌和肉瘤样形态混合于一个瘤体内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全身许多部位,但以上呼吸道、肺、乳腺和肾常见。目前认为肺肉瘤样癌是一种分化差的含有肉瘤样成分的非小细胞癌(NSCLC),临床上非常少见,原发于肺部的肉瘤样癌占肺部恶性肿瘤的0.3%-4.7%。我院于2009年6月18日收治1例肺肉瘤样癌患者,现结合此病例复习相关文献做以下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癌HepG2细胞株在不同培养模式下的生物学性质、耐药性。方法:采用琼脂糖预铺底法建立体外三维细胞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证实三维细胞模型的成功建立;采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方法,比较二维培养及三维培养细胞中细胞间连接、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差异;采用MTT法获得不同培养模式下药物5-FU、DDP作用的细胞抑制率。结果:三维培养HepG2细胞第7天可形成直径160μm左右的多细胞球,悬浮生长;二维培养的HepG2细胞贴壁生长。三维培养与二维培养相比,存在细胞周期阻滞:G1期细胞增多[(59.23±1.28)%vs(39.45±1.21)%],G2期细胞减少[(12.47±0.14)%vs(36.15±1.09)%],早期自发凋亡细胞比例减少[(1.62±0.50)%vs(6.29±1.6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期细胞比例变化不大[(28.30±0.93)%vs(24.40±0.96)%,P〉0.05],晚期自发凋亡坏死细胞比例变化不大[(0.65±0.17)%vs(0.66±0.29)%,P〉0.05]。二维培养细胞间连接少见,三维培养细胞连接结构丰富,可见桥粒连接、中间连接及紧密连接结构;三维培养下5-FU、DDP药物的细胞抑制率明显降低(与二维培养相比)。结论:经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证实肝癌HepG2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模型成功建立,在三维培养条件下HepG2细胞对5-FU、DDP表现出多细胞耐药;与二维培养相比,三维培养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有明显增强,且多细胞球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为细胞周期阻滞和早期凋亡减少,推测其可能与多细胞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总黄酮(FOD)对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生长良好的细胞分为空白组、FOD组、5-FU组及联合组四组,分别干预48小时,观察细胞的形态,MTT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OD对MHCC97-H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FOD对肝癌MHCC97-H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不但能使细胞密度减少,细胞变小,核固缩,而且能显著抑制人肝癌MHCC97-H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该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白花蛇舌草总黄酮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明显抑制肝癌MHCC97-H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卡培他滨及华蟾素、养正消积胶囊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colorectalcancer,m CR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Ⅳ期不可转化切除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BEV联合CAP方案维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华蟾素联合养正消积胶囊维持治疗。每隔9周复查疗效,治疗1年后比较2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部分缓解16例,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0.0%和87.5%,无病进展生存期延长至9.8月,对照组部分缓解3例,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5%和52.5%,无病进展生存期延长至7.7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蛋白尿、高血压及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上述不良反应可控;对照组仅有轻微腹泻。结论:在m CRC的维持治疗中,BEV+CAP方案安全有效,为患者带来了临床生存获益,而华蟾素与养正消积胶囊的联合应用同样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以"纳差半年,间断黑便3月"之主诉入院。上腹部触诊稍有不适,余未及明显异常。胃镜提示"胃癌",全腹部CT提示"肝脏多发转移瘤,胃壁局部增厚";ECT示"腰4椎体骨代谢轻度增高";病理检查为"胃体"小细胞癌,免疫组化Syn(+)、CgA(-)、CK20(-)、Villin(-)、CK5/6(-)。因本病例已属广泛期,临床观察发现,肝转移灶的静脉化疗疗效很有限,为提高胃原发灶与肝转移灶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8.
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腹膜腔上皮或间皮组织的少见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几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敏感性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明显特征,早期诊断困难,极易误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诊断是其金标准。该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推荐,确诊时多为晚期,病死率高,预后极差。本文报道一例54岁男性,初始误诊为结肠癌合并腹腔积液,后在腹腔镜下探查及活检,方得以明确诊断,采用多种药物灌注而腹腔积液仍不能控制,胸腹腔积液引流总量达7万余毫升,如此大量腹腔积液在临床上较少见,其生存期15个月。本文加以报道与文献回顾,旨在提高对该病之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例胃原发性肠病相关型T细胞淋巴瘤。患者为1例22岁年轻女性,初始临床分期为Ⅳ期,首先采取了CHOP、GDP、HD-MTX、IEO、DHAP方案序贯化疗,然后行远端胃切除术与淋巴结清扫术,为获得较长的生存期还进行了局部姑息性放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患者的生存期已超过2年,并且生活质量较高。本病例强调了在高侵袭性结外淋巴瘤的治疗中外科手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菝葜皂苷元对体外培养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BGC-823细胞经不同浓度菝葜皂苷元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随菝葜皂苷元浓度的增加,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亦升高.结论:菝葜皂苷元对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