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RA)骶髂关节改变的认识。方法:收集100例RA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X线及CT检查的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RA累及骶髂关节发生率较文献报道高,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偶有腰背疼痛症状,X线改变多以~级改变为主,病变较轻,类风湿因子(RF)多为阳性,伴或不伴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结论:RA累及骶髂关节发生率较高,故RA患者应常规行骶髂关节X线检查,以提高对RA骶髂关节病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所致免疫相关性肌炎(IRM)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以提高该病的诊治率。方法:结合2例IRM临床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复习近10年来有关IRM的文献资料,共收集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使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IRM多见于男性,共47例(79.7%),IRM通常发生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系膜脂膜炎(MP)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行腹部CT检查并诊断MP住院患者50例临床资料,对其人口学特点、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0例MP患者男女比例1∶0.92,发病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59.1±14.0)岁,多因腹痛、发热、血尿、淋巴结肿大等就诊,22例合并肿瘤,以淋巴瘤最为多见,16例有腹部手术史。实验室检查多无特殊,所有患者均未行肠系膜病理活检。6例行腹部CT复查,其中1例经激素治疗后病灶显著吸收,其余5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MP常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多样,易合并肿瘤,淋巴瘤多见,腹部CT是其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当发现MP时,应注意除外是否合并有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5.
风湿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炎症症状。目前IL-17A已在多种疾病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它的失衡与多种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包括SpA、RA、SLE、银屑病、炎症性肠病等。IL-17A和IL-17A产生细胞已成为治疗各种自身免疫病和炎症性疾病的重要靶点。本文拟收集近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为Mat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提供可能的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PCNA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变化,并与甲氨蝶呤(MTX)作比较。结果Mat、MTX均可使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的PC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还可以使细胞周期发生明显的变化,干预组Hela细胞停留在G1期的比例要比未干预组明显增加(P<0.05),而S、G2期的细胞比例比未干预组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苦参碱有下调Hela细胞PCNA表达水平,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且机制与MTX有相似之处。推测Mat有治疗RA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免疫检查点通过表达共抑制信号,下调机体免疫应答能力,来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在SLE相关动物模型及患者中,存在多种免疫检查点表达异常,且与其相关的等位基因与SLE的易感性有关。免疫检查点在肿瘤治疗取得的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的免疫检查点调节剂被考虑用于治疗SLE,本文主要阐述免疫检查点在SLE发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免疫检查点调节...  相似文献   
8.
APS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以导致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复发性流产(RPL)和抗磷脂抗体(APL)持续阳性为特征。研究表明,NK细胞数量、功能的异常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病理妊娠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NK细胞在APS引起的免疫紊乱与不良妊娠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对NK细胞及其与APS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男性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并确诊的21例男性和56例女性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甲襞微循环图像。结果 男性SSc患者病程[24(12 ~ 60)个月]明显短于女性[48(25 ~ 120)个月],且男女两组患者SSc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940,P = 0.004),男性患者以弥漫性皮肤型为主,女性以局限性皮肤型为主。男性患者首发症状雷诺现象的比例显著低于女性患者,而皮肤紧硬比例又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均P < 0.05)。男性SSc患者心功能不全、肾脏受累发生比例及mRSS评分均高于女性,而女性患者雷诺现象表现更为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女性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96.3%)高于男性患者(72.2%,P < 0.05)。男女甲襞微循环图像半定量分析显示,女性患者巨型管襻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男性SSc患者病程短,进展快,以弥漫性皮肤型居多,心脏及肾脏损害多见,皮肤紧硬程度高于女性SSc。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体外实验中,通过比较羟基喜树碱(HCPT)与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及调亡的影响,探讨HCPT对RA患者PBL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分离纯化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②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F)法检测HCPT与MTX不同浓度(0、0.1、1、5、10、50、100、200μg/ml)、不同时间(24、48、72h)的吸光度值(A),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IR%)。③用AnnexinVFITC及碘化丙啶(PI)溶液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CPT与MTX在48h时不同浓度(0、0.1、10、100μg/m1)的细胞凋亡率。结果①HCPT与MTX对RA患者PBL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时间、剂量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HCPT与MTX对PBL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比较,HCPT优于MT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HCPT、MTX均可诱导体外培养PBL早期凋亡,并且有剂量依赖关系,剂量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HCPT与MTX作用于PBL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CPT抑制PBL增殖的作用优于MTX。②HCPT诱导PBL凋亡的作用与MTX相当。HCPT有可能在RA治疗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