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医院感染工作中,规范的医疗废物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和各种锐利器具.如处理不当,将导致疾病的传播,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1].作为专职从事医疗废物收集人员成为了医院工勤人员中感染机率较高的人群.因此,通过强化培训,提高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对潜在危险因素的认知度,才能保证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类疾病。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其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其死亡致残率极高。1998年-2004年我站共抢救颅脑损伤914例,按格拉斯哥评分(GCS)分型有重型颅脑损伤20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及其重要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围手术期极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多种并发症.本组62例患者中54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8例发生并发症,均经过及时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最终全部得以康复,无任何伤残.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其生理及心理特点,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对减轻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郝小红 《护理研究》2005,19(30):2748-2749
四肢损伤是骨外科常见的损伤性疾病.若患肢水肿,严重影响损伤的修复,使病程延长.适当抬高患肢有利于肢体静脉和淋巴回流,可消除水肿,减轻疼痛,避免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为明确抬高患肢护理在四肢损伤中对病人病程经过、有无并发症及并发症的程度、预后所起的作用,对78例病人进行了抬高患肢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21例矮身材儿童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矮身材的常见病因。方法对121例矮身材儿童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明确病因。结果121例中,生长激素缺乏症59例(48.8%),特发性矮身材48例(39.7%),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6例(5.0%),宫内发育迟缓4例(3.3%),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例(2.5%),特纳综合征1例(0.8%)。结论在矮身材儿童病因中,以生长激素缺乏症最为多见,其次为特发性矮身材。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训练护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的阶段,也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必经途径[1],这一阶段的学习也将为护生从理论走向实践.近年来随着各高校的扩招,优质护理服务观念的加深,临床带教任务较前更为繁重,临床护理医疗安全隐患随之加大,由护生引发的护理差错与纠纷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8.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郝小红 《现代护理》2005,11(24):2128-2129
目的总结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及其重要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围手术期极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多种并发症.本组62例患者中54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8例发生并发症,均经过及时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最终全部得以康复,无任何伤残.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其生理及心理特点,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对减轻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静脉留置针在急危重患者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运用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在临床急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优越性,增强抢救效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使用由Vialom生物制成的Y型留置针对133例急危重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随机抽取127例由普通金属头皮针建立静脉通道的急诊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在133例急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漏渗率明显低于采用头皮针输液患者。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急危重患者中,有利于保持静脉给药途径的畅通,保证了及时给药,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液体外渗,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通过对5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抢救和治疗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实施的各项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结果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主要有颅内高压、低氧血症、肺部感染、水电紊乱、消化道出血、泌尿系感染、褥疮及癫痫等,通过严密监护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够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急救与治疗全过程必须严密监护,同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起到有效预防甚至逆转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减轻或减少某些后遗症及其程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