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 185例STD门诊初诊患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性病 (STD)门诊初诊患者所患STD的种类 ,以做好STD防治工作 ,于 1997~ 1999年对来本院性保健门诊就诊的初诊患者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病例的一般资料 共调查门诊初诊患者 5 185例 ,其中男性 4 2 78例 ,女性 90 7例 ,男女之比为 4 7∶1。年龄最小 15天 ,最大 73岁 ,平均年龄 38岁。 <4 0岁 36 81例 ,占 71%。已婚 3733例 ,占 72 % ;单身 (未婚、离异、丧偶、分居 ) 114 1例 ,占 2 2 % ;不详311例。初中及以下文化 3318例 ,占 6 4 % ;高中 1348例 ,占 2 6 % ;大专及以上 5 19例 ,占 10 %。干部、职员 12 4 4例 ,占 …  相似文献   
2.
隐性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12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介素(IL)-12义称自然杀伤(NK)细胞刺激因子或细胞毒淋巴细胞成熟因子,它来源于B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APC),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诱导外周血细胞、T细胞、NK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增强NK细胞、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促进Th1型细胞反应,IL—12在介导感染性疾病细胞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正在成为研究热点笔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隐性梅毒患者驱梅治疗前后血清IL~12水平的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检测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4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测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最适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清反应(RPR)法对102例早期梅毒患者、30例非梅毒患者的分泌物、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TP)检测,比较4种检测法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102例早期梅毒患者FQ-PCR检出92例(90.20%),TPHA检出86例(84.31%),TP-ELISA检出88例(86.27%),RPR检出70例(68.6%)。30例非梅毒患者FQ-PCR和TPHA检测均(-),TP-ELISA检出1例(+),RPR检出6例(+)。结论早期梅毒患者诊断首选FQ-PCR进行分泌物或溃疡创面渗出物检测TP-DNA,其次选用TPHA和TP-ELISA进行血清学检测,RPR在梅毒感染早期检出率较低,易出现漏检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非淋菌性生殖道炎症患者的沙眼农原体(Ct)和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1025例非淋菌性感染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Ct和Uu检测.结果 1025例非淋菌性感染患者中单一Ct阳性为156例,阳性率为15.22%,单一Uu阳性505例,阳性率为49.27%,Ct、Uu混合感染217例,阳性率为21.17%,总检出率为85.66%;Uu感染率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56,P<0.01),而Ct感染率女性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P>0.05),30例健康对照组中男性Ct和Uu结果全阴性;女性Uu结果5例阳性(16.67%),Ct结果全阴性.结论 NGU患者中Uu感染率最高同时女性感染较男性要高,其次为Ct感染但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诊断非淋菌性感染时建议同时检测Ct和Uu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最适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清反应(RPR)法对102例早期疑似梅毒患者、30例非梅毒患者分泌物、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TP)检测,比较4种检测法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102例早期疑似梅毒患者FQ-PCR检出92例检出率90.20%,TPHA检出86例检出率84.31%,TP-ELISA检出88例检出率86.27%,RPR检出70例检出率68.6%。30例非梅毒患者FQ-PCR检测全阴性,TPHA检出2例阳性,TP-ELISA检出1例,RPR检出6例阳性。结论:早期梅毒患者诊断首选FQ-PCR进行分泌物或溃疡创面渗出物检测TP-DNA,其次选用TPHA和TP-ELISA进行血清学检测,RPR在梅毒感染早期检出率较低,易出现漏检现象。  相似文献   
6.
性传播疾病与子宫颈糜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性传播疾病与子宫颈糜烂的关系.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方法:对200例性病患者进行了妇科普查。结果:发现性病患者中有子宫颈糜烂者145例,占性病患者的73%,显示性传播疾病与子宫颈糜烂的发生有密切关联。讨论:临床医生进行妇科检查时发现子宫颈糜烂患者应作性病方面的检查,子宫颈糜烂患者更应洁身自爱。并且向患者宣传及时治疗的重要性,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待检标本中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实时FQ-PCR技术,检测标本650份;用常规PCR技术和实时FQ-PCR技术,对比检测了60例.结果FQ-PCR检测的650份标本,Uu-DNA、Ct-DNA检出率分别为24.08%(150/650)、16.00%(104/650),总检出率为36.00%(234/650).常规PCR结果重复检测时,14例Uu阳性者中2例变为阴性,而46例阴性者中3例变为阳性;10例Ct阳性者中1例变为阴性,而50例阴性者中2例变为阳性;FQ-PCR结果重复检测时完全吻合.结论实时FQ-PCR是检测Uu、Ct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非球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是指经性接触传染的尿道炎症而尿道分泌物中检查不出淋球菌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之一。本科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采用宫颈局部上药联合静滴洛美沙星针治疗女性非淋球菌性尿道(宫颈)炎5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尖锐湿疣的治愈率及降低其复发率。方法 将 10 0例分成两组 ,5 0例采用电灼结合中药祛疣汤 ,对照组 5 0例采用单一使用电灼治疗。结果 观察 4个月后电灼结合中药祛疣汤治疗组复发率 2 0 % ,对照组复发率 6 8%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电灼结合中药祛疣汤治疗疗效满意 ,复发少 ,费用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杭州市某城区洗头店女性性工作者的性传播疾病(STD)感染情况。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5月杭州某城区公安人员在巡查洗头店时当场抓获的正在从事性交易者,对她们进行性传播疾病(解脲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菌、梅毒、艾滋病)的检测。结果 98例性工作者中,解脲脲支原体感染者87例,阳性率为88.78%,沙眼衣原体感染者40例,阳性率为40.82%,梅毒感染者25例,阳性率为25.51%,淋菌感染者12例,阳性率为12.24%;两种病原体合并感染者56例,3种病原体感染者8例,未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结论女性性工作者感染的性传播疾病中解脲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最为常见,梅毒螺旋体和淋菌感染较普通人群要高,未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公安部门应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行为,加强广大人群的性病、艾滋病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