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200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变应性亚败血症171例临床分析及误诊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变应性亚败血症(allergic subsepsis)1943年首次由Wissler报告,1946年Fanconi命名,故又称威-范综合征。国外多以Still病命名。国内1964年王氏首次报告病例,近年报道病例逐渐增多。鉴于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1—2006年心内科门诊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17例[男85例,女32例,年龄(65±15)岁],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A组)、胺碘酮组(B组)两组。分别应用比索洛尔(5~10mg/d,n=61)和胺碘酮(200400mg/d,n=56),治疗4周,疗效达到即可。未达到疗效者剂量加倍,再治疗4周即结束。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转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VS21.4%,P〉0.05)。A组心室率控制率明显大于B组(62.3%VS35.7%,P〈0.01)。A组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B组(19.7%VS42.9%,P〈0.01)。A组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96.7%VS35.7%,P〈0.01)。非心脏不良反应B组明显多于A组。结论比索洛尔优于胺碘酮,可作为治疗房颤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3.
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房颤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比较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1-2006年心内科门诊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17例[男85例,女32例,年龄(65±15)岁],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A组)、胺碘酮组(B组)两组.分别应用比索洛尔(5~10 mg/d,n=61)和胺碘酮(200~400 mg/d,n=56),治疗4周,疗效达到即可.未达到疗效者剂量加倍,再治疗4周即结束.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转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 vs 21.4%,P>0.05).A组心室率控制率明显大于B组(62.3% vs 35.7%,P<0.01).A组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B组(19.7% vs 42.9%,P<0.01).A组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96.7% vs 35.7%,P<0.01).非心脏不良反应B组明显多于A组.结论 比索洛尔优于胺碘酮,可作为治疗房颤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4.
心衰是老年病中发病及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我院自1976年以来收治104例老年心衰,为同期老年住院人数的8.0%,心衰的30.4%。现简报如下: 男60例,女44例。年龄60~92岁,平均69.4岁。患一种心脏病者有80例,计冠心30例、肺心23例、风心15例、高血压心7例、心肌病3例、甲亢心2例,并存两种心脏病者24例,计冠心并肺心15例,风心并高血压心8例,冠心并甲亢心1例。本文有左心衰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