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予常规宣教随访,观察组则联合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后患者家属遵医依从性和患者复发率及生活质量(WHOQOL-BRE评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家属遵医依从性评分为(6.94±2.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01±3.28)分,患者复发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8.32±7.51)分,较干预前的(70.16±6.42)分有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的(71.68±7.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家属的遵医依从性,进而减少患者的复发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云南省不同地理来源的埃及伊蚊自然种群遗传结构,探究不同群体间的遗传特征与联系。方法 捕获景洪、勐腊、勐海、耿马、瑞丽的埃及伊蚊,提取DNA并采用12对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片段,分析5个埃及伊蚊自然种群的遗传相关指标。结果 在5个采集点共采集234个有伊蚊幼虫的容器,采集埃及伊蚊603只,随机选取149只提取DNA,进行扩增分析。1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Na、Ne、Ho、He、PIC分别为18、4.653、0.711、0.728、0.778,12个微卫星位点的PIC指数均>0.25,高度多态。每个种群的平均Na、Ne、Ho、He、PIC分别为7.750~10.583、3.606~5.309、0.661~0.741、0.629~0.774、0.588~0.750。12个微卫星位点的Fst,Fis,Nm的平均值分别为0.078、0.028、3.321。5个自然种群埃及伊蚊的成对指数Fast为0.057~0.148,各种群间遗传分化和地理距离未发现显著相关,Nei’s标准遗传距离在0.162~0.527之间,对应的遗传相似度在0.590~0.850之间。 云南省埃及伊蚊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南部山区小型兽类的调查,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当地小兽组成及分布资料。方法2011-2012年,以普洱市南部的思茅、澜沧、孟连、江城4县(区)作为调查空间范围,选择19个乡镇作为调查点,应用小兽捕夹在海拔700~2000 m之间共6个海拔梯度带(以Ⅰ~Ⅵ标示)及5种主要栖息环境(以A~E标示)进行小型兽类的调查取样,数据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3目(含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5科11属21种共787只。其中,优势种有黄胸鼠(占30.24%)、屋顶鼠华南亚种(占19.95%)和长尾大麝鼩指名亚种(占10.04%)。小兽属、种丰富度地理分布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步升高的趋势。各垂直带中,Ⅰ带(700 m~)3科5属11种,Ⅱ带(900 m~)4科10属14种,Ⅲ带(1100 m~)5科9属17种,Ⅳ带(1300 m~)4科4属7种,Ⅴ带(1500 m~)5科7属13种,Ⅵ带(1700 m~)4科7属12种。比较发现,在海拔1000 m左右的Ⅱ带和Ⅲ带垂直带小兽的科、属、种的丰富度相对较高。各类型栖息环境方面,A类阔叶林4科8属13种,B类阔叶林间耕作地5科11属19种,C类山地耕作区4科10属17种,D类灌丛4科4属5种,E类林间茶园3科6属9种;相对而言,阔叶林间耕作地物种丰富度较高。结论普洱市南部山区小兽属、种丰富度的地理分布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呈逐步升高的趋势,优势种黄胸鼠不仅数量多且空间分布能力较强;结果提示不同物种对环境的选择、取向及其空间资源利用能力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及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包括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家属未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和慢性组患者家属则给予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和慢性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SCL-90评分)、遵医嘱行为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慢性组患者的疗效(BPRS得分和ITAQ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让患者家属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知识,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和遵医嘱行为,从而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地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感染的蚊媒病毒种类,为当地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2014-2015年在瑞丽市采集的1738份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阴性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进行Dengue virus(DENV)、Chikungunya virus(CHIKV)、Zika virus(ZIKV)、Sindbis virus(SINV)、Banna virus(BAV)、Batai virus(BATV)和Tahyna virus(TAHV)的检测,并将阳性标本接种于C6/36白纹伊蚊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对阳性血清或新分离病毒株提取病毒RNA进行E基因RT-PCR扩增,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结果从2015年采集的血清标本中检出1份ZIKV阳性,17份DENV阳性(6份DENV-1,6份DENV-2,未分型5份),从2014年采集的标本中检出1份DENV-1阳性。病毒分离得到1株ZIKV,2株DENV-1和2株DENV-2。对新分离ZIKV病毒株进行E基因测序,属于亚洲基因型,与2019年输入云南的缅甸株(2019YNZIKV02)进化关系较近。对2015年DENV阳性血清PCR产物测序,获得3条DENV-1E基因序列(本地病例),均属于基因1型,与2015年缅甸输入株进化关系较近;3条DENV-2均属于亚洲基因型(Asian Genotype),其中2条来源于本地病例序列和1条缅甸病例序列均与2015年缅甸输入的DENV-2亲缘关系较近。结论从中缅边境地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中检测和分离到ZIKV,并发现登革热漏检病例,提示亟待提高当地临床医生对寨卡病毒病的诊断意识并积极开展寨卡病毒病的常规监测,对疑似登革热病人需采用抗原和DENV、ZIKV病毒核酸检测方法联检以避免漏检。  相似文献   
7.
埃及伊蚊起源于非洲,是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等重要虫媒传染病的主要媒介。近年来,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大量使用杀虫剂控制埃及伊蚊种群密度,埃及伊蚊对杀虫剂抗性程度不断增加。本文综述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有关区域埃及伊蚊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有机氯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为制定有效的埃及伊蚊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云南省三带喙库蚊对DDT和拟除虫菊酯类的抗药性现状和分布。方法选择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德宏州芒市、普洱市江城县和孟连县,以及玉溪市元江县为调查点,采集三带喙库蚊成蚊,采用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其对DDT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根据校正死亡率判定抗性级别。结果云南昭阳、芒市、江城、孟连和元江的三带喙库蚊暴露DDT 1 h,24 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51.1%、86.8%、35.4%、21.0%和4.6%,KT50的范围为18.76~395.65 min,除芒市为初步抗性(M)外,其余4地均为抗性(R);对溴氰菊酯的死亡率分别为36.9%、59.2%、43.1%、34.1%和3.3%,KT50的范围为8.69~715.37 min,各调查点均为抗性(R)。结论云南省从北到南的三带喙库蚊对DDT和溴氰菊酯同时存在抗性,未来在上述地区使用化学杀虫剂的策略应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疟疾疫情不稳定地区重要传疟媒介按蚊生态习性的变化。方法在景洪市、元江、绥江和龙陵县4个疟疾不稳定区,采用诱蚊灯人(畜)房通宵捕获蚊虫,通宵人工诱捕观察蚊虫夜间活动节律,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蚊虫胃血血源。结果 4个调查点共捕获18种44 635只按蚊,其中中华按蚊26 468只,微小按蚊2428只,雷氏按蚊100只,昆明按蚊1620只,其他按蚊14 019只,分别占所获按蚊总数的59.30%、5.44%、0.22%、3.63%和31.41%。景洪市微小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在23:00-00:00;景洪市和元江县的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为20:00-21:00;绥江县的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为02:00-03:00;昆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主要在22:00之前;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昆明按蚊日预期寿命较高,均在0.90~1.00之间;中华按蚊人血指数为0.30,微小按蚊为0.50,昆明按蚊为0.30。结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昆明按蚊生态习性发生了变化,是否引起当地疟疾流行特征发生改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