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1.
2.
多伦县历史上没有人、动物间鼠疫的记载,是锡盟境内鼠疫自然疫源性不明地区之一。该县在地理位置上与现行黄鼠鼠疫疫区的正蓝旗相毗邻,地理景观也基本相似,交界处没有天然屏障相隔。根据这些情况结合当地动物学、媒介学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初步认为该地区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性的可能。为解决这一问题,于1995年制定了《多伦县鼠疫自然疫源性研究方案》,设计用3年的时间完成调查任务。1基本情况多伦县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处内蒙古波状高原的南缘。阴山山脉的北麓,属于内蒙古高原察哈尔丘陵干草原景观。西与正蓝旗和太仆寺旗为邻;北…  相似文献   
3.
正镶白旗乌宁巴图苏木是察哈尔丘陵干草原达乌尔黄鼠(Citelusdauricus下简称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历史疫区。80年代初该地区即被定为自治区黄鼠鼠疫固定监测点之一。按照“内蒙古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连续进行了系统的监测工作。现将该...  相似文献   
4.
锡林郭勒盟是我国北方较为古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据记载上世纪的1901、1917、1926、1930、1942~1944年曾发生人间鼠疫流行。建国后也曾发生过4次人间鼠疫,最近的1次是2004年11月,西苏旗1位牧民因剥食染疫的野兔感染腺鼠疫,继发肺鼠疫。由于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得当,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患者治愈,没有造成波及蔓延。  相似文献   
5.
达乌尔黄鼠种群繁殖与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97年5~9月每月中旬在内蒙古正镶白旗天然放牧场,共布放34800个夹日,捕获鼠894只,其中达乌尔黄鼠384只,占42.95±3.24%。其雌鼠一年繁殖一次,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平均胎仔数为6.23±2.07个。雄鼠出蛰后,4月中旬睾丸开始下降,参加繁殖,到5月中旬结束。全年雌性占57.40%,雌性多于雄性。达乌尔黄鼠属于种群数量变动比较稳定的种类,1992~97年年间差别不大,6年平均捕获率为1.10±0.11%,季节消长曲线呈单峰型,7月由于当年生鼠全部出地面活动,形成一年最高峰。除1993年和1995年高峰在6月外,其余各年高峰均在7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黑线仓鼠种群生态特征。方法  1991~ 1998年的 4~ 10月中旬利用直线夹日法 ,在呼和浩特市的农田、栽培牧草地和放牧场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沙地草场及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的典型草原进行调查。捕获鼠按常规测量 ,称重后解剖 ,详细记录繁殖情况。结果  3地黑线仓鼠同属萨拉齐亚种。 8年中 3地黑线仓鼠种群数量、年际变动曲线均有不同 ,季节变动曲线为双峰型 ,呼市和达旗基本一致 ,后峰高于前峰 ,白旗正好相反 ,前峰高于后峰。雌雄性比例 :呼市雌性 ( 5 3 .82 %)多于雄性 ;达旗雄性多于雌性 ( 4 2 .11%) ;白旗雌性比为 49.42 %,两性数量接近。呼市、达旗、白旗雄性睾丸年平均下降率分别为 ( 62 .16± 3 .2 9) %、( 3 8.5 3± 3 .45 ) %和 ( 76.88± 6.2 8) %;3地年均怀孕率分别为 ( 19.73± 2 .5 0 ) %、( 2 3 .0 6± 3 .5 0 ) %和 ( 2 1.89± 6.2 3 ) %;胎仔数分别为 ( 5 .96± 0 .10 )个、( 5 .77± 0 .16)个和 ( 5 .61± 0 .2 9)个 ;年平均胎盘斑数分别为 ( 5 .5 2± 0 .0 7)个、( 5 .91± 0 .16)个和 ( 5 .67± 0 .44 )个。结论  3地黑线仓鼠种群的生态特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锡林郭勒盟1990 ̄1999年10年鼠疫监测资料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对全盟3种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疫情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发现虽然大部分地区动物鼠疫仍处在自然流行状态,但主要宿主数量和媒介蚤类的指数都很高,完全具备了发生动物鼠疫流行的条件;3型动物鼠疫近年来也十分活跃,呈现流行或出现了流行的指征认为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密切观察疫情动态,防止波及到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