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本组30例PD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62~78岁。临床表现为震颤、步行障碍、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经药物治疗、综合护理干预,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人埃可病毒20型(ECHO20)KM/EV20/2010分离株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 并分析其分子变异和进化特点。方法 设计针对KM/EV20/2010引物, 提取病毒RNA, 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全基因序列。利用Mega 4.1、RDP3和SimPlot 3.5.1软件分析全基因序列。结果 KM/EV20/2010病毒株基因组全长7 395 bp个核苷酸(nt), 5''端和3''端分别为744 nt和96 nt的非编码区, 5''和3''非编码区间为一个6 549 nt长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一个含2 183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 编码区内未见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与GenBank中现有唯一1株ECHO20 JV-1原型株全基因组序列相比对, 核苷酸同源性为80.1%, 氨基酸同源性为96.7%;构建基于全长VP1基因序列的进化树图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 ECHO20可分为6个基因型, 中国分离株分属Ⅲ和Ⅳ基因型, 其中KM/EV20/2010属于基因型Ⅳ, 且6个基因型之间核苷酸的差异为9.4%~21.7%。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种系进化分析提示KM/EV20/2010分离株与ECHO20原型株JV-1遗传距离很远, 未与原型株JV-1聚簇分布, 而与ECHO30病毒株遗传距离较近。分析发现KM/EV20/2010序列在非结构区可能存在重组。结论 中国ECHO20可分为6个基因型, KM/EV20/2010分离株属于Ⅳ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并鉴定2010年云南省昆明市甲型肝炎患儿粪便标本中混存的ECHO20(Echovirus 20,ECHO20)KM/EV20/2010病毒株,分析其VP1基因遗传特征。方法采用KMB17细胞对大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经WHO肠道病毒组合血清及单价血清对该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RT-PCR法扩增病毒VP1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并运用Mega 4.0等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分离毒株经微量中和试验鉴定为ECHO20血清型,编号为KM/EV20/2010;经RT-PCR法扩增获得为867bp的VP1基因,与国内分离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79.5%~91.7%和98.9%~99.6%,与国外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0.2%~83.2%和96.4%~99.6%;在进化树上云南分离株与GenBank中登录的中国国内2001年山东分离株01352和1998年法国分离株94CF1666形成一个进化分支。结论 KM/EV20/2010分离株为肠道病毒ECHO20型病毒,可用KMB17人二倍体胚肺成纤维细胞分离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柯萨奇病毒B5(cvB5)云南分离株A210/KIVI/09全基因序列及其遗传特性。方法设计针对CVB5引物,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和产物直接测序获得序列,利用Mega 4.1、RDP3和SimPlot 3.5.1软件分析全基因序列。结果CVB5 A210/K1w09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长度为7 372 bp,编码含2 18,5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A210/KNU09全基因组核苷酸及所推导的氨基酸与CVB5/CCl0/10同源性最高,其同源性分别为92.5%和97.3%;而与其他CVB5毒株如17Y、19CSF、20CSF、1954/85,US、2000/CSF/KOR、03001N、CoxB5/Henard2010、CVB5/SD/09和Faulkner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0.1%一925%和95.0%一97.3%;A210/K_M/09与其他CVB5毒株的各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5.3%~96.3%和85.3%,100.0%,其中与VP3、3D区段核苷酸的同源性最低。基于CVB5全长VPl基因序列进行种系进化分析,可将CVB5分为A、B、C和D4个基因型,其中C基因型可再分为CI~c4基因亚型,D基因型再分为D1。D4基因亚型。中国CVB5流行株主要聚集在C4基因亚型,国外流行株主要聚集在Dl、C2亚型。结论A2 10/KM/09分离株为C4: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雾化吸入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雾化吸入法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1].急性咽喉炎症、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等通过雾化吸入后可达到消除炎症、减轻咳嗽、解除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湿化气道等目的.  相似文献   
6.
邵聪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12-1113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冠脉造影、PTCA及支架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心理教育,强化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定期用药、抗凝药应用,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心电监护有无心律失常,心功能监测、观察尿量、持续血压监测。熟练配合医生。结果 通过以上方法与前几年对照发现:术后病人皮下血肿、肾功能改变、穿刺部位出血、心律失常、心功能减低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病人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顺利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保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落到实处,提高整体护理水平,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我院心内科对责任护士实行行为考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规范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94例住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COPD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COPD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出院后氧疗、吸入用药、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平均急性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COPD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出院后氧疗、吸入用药、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急性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结论规范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COPD相关知识的掌握,可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提高自觉用药及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方法制备的2型糖尿病(T2DM)模型小鼠的生化及病理改变。方
法将C57BL/6J 实验小鼠随机分成3 组:正常饮食组(NC组),高脂饮食组(HC组)和高脂饮食加STZ组(HC+STZ组)。HC+
STZ组高脂高糖饲料饲养1个月后,按40 mg/kg剂量腹腔注射STZ,24 h后再注射1次;HC组高脂高糖饲养,NC组一直用普通
饲料饲养,两组注射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液作为对照。注射STZ后每周测定空腹血糖,持续4周;1个月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试验
(OGTT);然后处死小鼠,对血浆进行相关的生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测胰岛形态结构,病理分析肝脏,肾脏的结构形态情况。结
果(1)注射STZ 1周后,有75%的小鼠空腹血糖超过阈值(13.89 mmol/L);2周后除1只小鼠死亡外,其余小鼠空腹血糖均超过
阈值,造模成功率为91.3%;HC组空腹血糖比NC组略有升高,但尚在正常值范围内;(2)高脂饮食的HC+STZ组和HC组小鼠体
质量均显著高于NC组(P<0.01),STZ注射后体质量增加不明显;(3)OGTT结果显示,HC+STZ组口服葡萄糖后0.5~2 h的血糖
都显著高于NC组和HC组(P<0.01);HC组0.5~2 h的血糖也高于NC组,但只有1.5 h血糖有显著差异;HC+STZ组AUC(曲线下
面积)显著高于NC组或HC组(P<0.01);HC组AUC略高于NC组(P<0.05);(4)生化检测显示,HC+STZ组血浆中的肌酐(CR)
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1)和HC组(P<0.05);(5)胰岛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C组胰岛结构完整,细胞排列规整,胰岛素的分
泌较NC组减少;HC+STZ组胰岛萎缩,细胞排列紊乱,可见许多空泡状和纤维化结构,胰岛素的分泌明显减少。病理检测显示
肝脏有轻度的脂肪肝,肾脏的形态结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高脂饮食结合低剂量STZ多次注射制备的T2DM模型小鼠与人类
T2DM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结构和生化改变,伴有脂肪肝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α干扰素(IFN-α)基因转化双歧杆菌口服后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含人IFN-α基因的大肠杆
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BADX-hIFNα2b,电转化获得IFN-α基因转化双歧杆菌,收集L-阿拉伯糖诱导hIFN-α2b表达后的菌
体制备成活菌悬液,灌胃Balb/C小鼠。实验组(IFN)小鼠用0.2% 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后的hIFN-α2b转化双歧杆菌处理,每只
按0.1 ml 1010/ml活菌灌胃;阴性对照组(NC)用等量等体积空载体pBADX转化双歧杆菌活菌灌胃;空白对照组(BC)用等体积
生理盐水灌胃。隔天灌胃1次,连续处理2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胸腺、脾脏和血液中淋巴细胞亚群和比例,流式试剂盒检测
IFN-γ、IL-4 等免疫因子的含量。结果与NS组和BC组相比,IFN组小鼠胸腺CD3+CD8+、CD4+CD8+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P<
0.01);脾脏CD3+CD4+、CD3+CD8+和CD4+CD8+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血液中只有CD3+CD8+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
(P<0.01)。血液中IFN 组IFN-γ的含量比BC组和NS组显著升高(P<0.01);此外,NS组IFN-γ的含量比BC组显著升高(P<
0.05);三组小鼠中血液hIFN-α2b和IL-4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hIFN-α转化的双歧杆菌促进小鼠胸腺和脾
脏淋巴细胞增殖和成熟,增高血液Th1类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