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28例行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同期开展的27例行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行对比分析.结果 行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组28例均痊愈.行PSE治疗组27例中,26例顺利完成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其中1次栓塞成功25例,再次栓塞成功1例,无继发出血及开腹手术病例;1例栓塞过程中发现脾动脉主干受损,行脾动脉主干栓塞控制出血后立即中转开腹行手术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PSE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且保留了脾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胰腺癌(PAAD)中存在的差异RNA剪接模式,分析可变剪切(AS)事件与胰腺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下载RNA-seq数据、临床数据资料,提取剪接因子(SF)表达量;采用TCGA SpliceSeq工具下载提取AS事件数据,评估7种可变剪切类型在胰腺癌病例中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及Cox回归分析评估AS事件风险值和生存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索PAA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ytoscape构建基于生存相关的AS事件与SF的调控关系网络。结果PAAD中与生存相关的AS事件以外显子跳跃(ES)类型多见,外显子互斥(ME)类型较少;各亚型AS事件对生存影响不同,低风险组的预后较好,且风险值可作为PAAD独立预后因素(P<0.01,AUC=0.765)。剪接网络提示PAAD患者中剪接因子的表达与AS事件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AS事件风险值可作为PAAD的独立预后因子,且SF对AS事件的调控呈多样性,SF可能会作为PAAD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癌细胞系HepG2自身分泌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其浸润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RNA干扰技术沉默IL-6,同时设空白对照组(不加转染试剂)、正常对照组(转染空脂质体)、无义对照组(转染无义对照siRNA)、实验对照组(转染沉默IL-6的siRNA)。进行细胞划痕损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RT-PCR检测各组IL-6 mRNA的表达分别为100±7.87、303±19.95、160±10.95、23±7.02;IL-6在沉默组细胞的浸润迁移能力受到抑制,正常对照组(转染空脂质体)、无义对照组(转染无义对照siRNA)细胞的浸润迁移能力增强。结论 IL-6被沉默能抑制肝癌细胞系HepG2的迁移,肝癌细胞系HepG2IL-6表达增高能促进其自身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4.
在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的病理过程中,肝脏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梗阻性黄疽致肝损害的机制是复杂多样的。Kupffer细胞作为肝脏内的巨噬细胞,参与了梗阻性黄疸致肝损害的诸多环节。梗阻性黄疸致肝损害的首要病理因素是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的形成。当人血的内毒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激活Kupffer细胞,被激活的Kupffer细胞不仅可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导致肝损害,而且还加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参与肝脏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等病理过程来损害肝细胞。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DD)是近年来应用于预防外科和ICU患者肠源性感染的方法,即给予肠道非吸收性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以减少发生感染的几率[1] 。我们将SDD用于SAP大鼠模型中,观察在减少肠道细菌后是否可以减少细菌移位和减轻炎症反应。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与模型制作:SD雄性大鼠48只(2 5 0~3 0 0g)。norm组6只,sham组6只,SAP组18只,SDD SAP组18只。SDD SAP组术前用三联抗生素灌胃3d(庆大霉素2万U 多黏菌素10万U 制霉菌素10万U)。术前12h禁食并自由进水。2 %戊巴比妥(1.5ml/kg)腹腔麻醉,无菌操作下经胰胆管逆行…  相似文献   
6.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66岁,1999年3月20日因胆管损伤再次术后,右上腹痛伴畏寒发热及黄疸3个月入院.患者于15年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在当地医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结石,即行胆囊切除.术后第二天出现黄疸,呈进行性加重,于手术后第四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为肝总管离断性损伤,并有1.0 cm以上的缺损,转入我院后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及腹腔引流术.  相似文献   
7.
经T形管胆道造影并发胆管炎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后经T形管胆道造影并发症的发生机理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4年来术后经T形管胆道造影发生并发症病人6例。结果 轻度不良反应4例,严重反应2例。经T形管胆道造影严重反应与胆管内高压、胆汁返流有关。结论 控制造影推注压力是预防术后经T形管造影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左右肝管至胆囊管开口以上部位的胆道肿瘤,占胆管癌50%~70%。外科根治性切除仍然为首选治疗方式。但肝门部胆管癌早期常无特殊临床表现,不易早期诊断,许多病例发现时已达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PTCD stent)已成为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对2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PTCD stent术,现对这些患者术后的近远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  相似文献   
9.
李蔚  邬善敏  陈辰  温暖  蔡杰 《腹部外科》2012,25(4):252-253
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胆管良、恶性疾病所引起的胆管梗阻的一种内引流手术方式,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CD)及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CJ)是最为普遍采用的术式.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胆道感染发生率为8%[1],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就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5例胆肠吻合术后胆道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胆道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住院的29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中上腹部的常规及增强扫描,同时行三维胆系重建成像,对胆道梗阻的原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并与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8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除3例阴性结石未显示外,其余178例术前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胆道图像重建均清晰显示结石所在,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8.34%.14例肝胆管结石症及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得到正确定位及定性诊断,诊断准确率达100%.87例胆管肿瘤或壶腹部肿瘤,86例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术前准确定位,定位诊断准确率达98.85%,81例患者得到正确定位及定性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1.95%.结论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胆道成像对梗阻性黄疸诊断成像清晰,定位定性诊断准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