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1例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心钠素(ANP)浓度,发现老年心功能不全组A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ANP含量随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而明显减少(P<0.05)。病程与ANP浓度呈负相关 (r=-0.441,P<0.05)。不同病种、不同受累部位及有或无房颤之间ANP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例心房纤颤病人和正常人血浆心钠素(ANP)。发现心房纤颤患者的A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ANP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570,P<0.05),与心房纤颤病程无关(r=-0.173,P>0.05);不同年龄和病因之间ANP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心房纤颤患者血浆ANP含量取决于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 6 ,IL - 6 )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 48例、心功能正常者 15例及健康老年人 30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IL - 6浓度。结果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组血浆IL - 6浓度较冠心病心功能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均P <0 .0 5 ) ,而冠心病心功能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血浆IL - 6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r =- 0 .6 0 ,P <0 .0 1) ;因心功能不全恶化再入院患者血浆IL - 6浓度高于未再入院患者 (P <0 .0 1)。结论 :IL - 6具有判断病情、评价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4例老年卧床不起患者与121例老年非卧床不起患者121例,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进行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拟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老年抑郁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结果病例组焦虑总分(51.87±8.31)、抑郁总分(12.53±6.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55±10.06,7.05±4.71,P<0.01);病例组社会支持总分(38.45±8.39)、主观支持评分(19.62±4.44)和支持利用度评分(7.55±2.17)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91±8.52,21.11±5.53和8.62±2.71,P<0.05或0.01),而客观支持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65±3.95及11.09±3.30,P=0.38);病例组心理健康状况与总体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提高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符合卧床不起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77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综合干预Ⅰ组(健康教育 功能康复训练)、综合干预Ⅱ组(健康教育 功能康复训练 日常生活行为干预)。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与生活质量相关的评定量表对其卧床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度、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在改善ADL、神经功能、抑郁、焦虑、支持利用度及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综合干预Ⅱ组优于综合干预Ⅰ组(均P<0.05),综合干预Ⅰ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在改善卧床情况、健康教育知晓率两方面,综合干预Ⅰ、Ⅱ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而综合干预Ⅰ、Ⅱ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及主观支持在3组间未见明显差异(均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改善和提高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美国第4位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脏病、癌症和脑血管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死亡病例中1/3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我国每年5000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入院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其中重症50万人,死亡19万人。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全球的一大公害。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比成年人高3倍以上,药物不良反应致死病例中老年人占一半,老年人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受害者。目前老年人多药合用十分普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如何做到合理安全用药十分重要。受益原则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增龄而升高,但增龄本身并不是一…  相似文献   
8.
<正>老张和老王原来在同一个部门上班,去年一起退休离岗。老张退休后被查出患上了冠心病,到今年短短几个月,住院了好几次,身体每况愈下;而老王呢,年纪比老张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个体化剂量.方法 41例老年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治疗初始阶段每日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目标抗凝强度INR1.6~2.5.观察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以及合并用药、并存疾病等临床指标,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INR等实验室指标,记录华法林剂量.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个体华发林剂量分别与以下指标相关:年龄(r=-0.535,P<0.01)、性别(rs=-0.494,P<0.01)、身高(r=0.484,P<0.01)、体质量(r=0.453,P<0.01)、体表面积(r=0.388,P<0.05)、磺脲类降糖药物(rs=-0.446,P<0.01)、白蛋白(r=0.520,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年龄、白蛋白、性别、磺脲类依次进入回归方程,个体化剂量回归方程式可以解释65.4%的华法林个体剂量的变异(R-0.808,R2=65.4%).结论 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个体化剂量可在治疗的初始阶段,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用磺脲类降糖药物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因素预测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