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0例老年人MVT的诊治经验,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于门脉高压症3例,脾切除术后2例,另5例病因不明,10例均经手术探查后方确诊,均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其中有2例术后因MVT复发而再手术,术后均给予抗凝治疗,治愈9例,死亡1例,结论:充分认识老年人MVT的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识别,及时而恰当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是提高疗效,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6年12月LC术后近期再手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经再手术治疗后均获痊愈.其中再手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分别为切口感染3例、腹腔残余脓肿1例、肺部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和胆管炎各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均予对症处理.结论 完善术前检查,严格选择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适时中转开腹等是减少LC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收治的32例胰管结石临床资料,总结不同类型胰管结石的处理方法。结果32例患者术前均通过超声、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明确诊断。其中超声诊断正确率81.3%(26/32),CT诊断正确率86.2%(25/29),MRCP诊断正确率90.4%(19/2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正确率100%(8/8)。根据结石的位置及术中探查将胰管结石分为3型:I型17例,结石位于主胰管;Ⅱ型11例,结石位于主胰管和分支胰管;Ⅲ型4例,结石位于分支胰管。依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全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共有并发症11例(34.3%),术后残石率为9.3%(3/32)。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不等,术后腹痛、脂肪泻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合并胰腺癌者于术后12~35个月后因胰腺癌复发转移死亡。结论胰管结石处理复杂,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胰管结石的主要方法。胰管结石分型对其个体化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外科手术是治疗胰管结石常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化道术后早期腹腔内急性大出血的原因与防治策略。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28例消化道术后早期出现的腹腔内急性大出血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为术后阑尾系膜出血2例、胆囊或胃的血管结扎线滑脱6例、肝、脾、胰创面及胆囊床大量渗血18例、其它2例。再手术治疗19例(67.9%),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9例(32.1%),死亡4例(Х^2=4.17,P〈0.05)。全组总治愈率78.6%(22/28)。结论消化道术后早期腹腔内急性大出血主要与手术操作失误、患者自身原发严重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应采取术前、术中预防为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1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10余年,加重1天入院。体检:精神尚好,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平、全腹软,无压痛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肛检(-)。辅检:胃镜及活检报告胃角部腺癌,胸片未见异常。于硬膜外麻醉下拟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胃幽门区小弯侧浸润性肿块,约2×2×1cm,质硬、不规则,侧腹壁、肝脏表面、肠管浆膜面及盆腔内广泛性分布似黄豆大小淡黄色球形结节,小肠粘连成团块。考虑胃癌腹腔内广泛转移而未行根治术,仅于侧腹  相似文献   
6.
7.
点状切口穿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点状切口筋膜下穿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笔者对28例(30条肢体)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先常规膝上段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患肢驱血后在溃疡后内侧作点状切口,以神经剥离子作筋膜下离断穿通支静脉,再作点状切口抽剥患肢曲张静脉。术后全组患肢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溃疡均在术后8~35d(平均17.8d)愈合。提示点状切口穿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简便安全,疗效可靠,手术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女,46岁。因左上腹无痛性肿块2月余于1989年8月28日入院。平素除常发作齿龈出血外,无其他不适。检查:体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左季肋缘下触及约18×12×6cm肿块,质地硬、光滑、无触痛,无血管杂音。肝肋下未及。化验:血色素88g/L,红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导致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265例行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第1次胆道再次手术主要以取尽结石、修补胆管损伤、治疗恶性肿瘤为主要目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经胆道镜或ERCP+ EST取石术,胆总管切开取石+肝段或肝叶切除+T管引流术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管狭窄切开成形+胆肠内引流术,肝外胆管对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术,肿瘤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单纯胆肠内引流术或内镜下置胆道内支架引流术,剖腹探查术,胆瘘或出血部位缝扎、止血、腹腔冲洗和置管引流术等.第2次或多次胆道再次手术以解除胆管狭窄,建立通畅的胆汁引流途径为目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胆道第1次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结石残留或复发,占69.8% (120/172),明显高于胆道第2次或多次再次手术患者的31.2%( 29/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6.51,P<0.05).第2次或多次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胆管或胆肠吻合口狭窄,占58.1% (54/93),明显高于第1次再次手术的4.1% (7/17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32,P<0.05).265例患者中46例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其中第1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18/172),明显低于第2次或多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30.1%(28/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3.61,P<0.05).围手术期死亡6例,死因为失血性休克或MODS;第1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和第2次或多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7%(3/172)和3.2%( 3/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9,P >0.05).结论 导致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包括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术前对病情充分评估,术中谨慎操作,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再次手术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女,55岁,因“发现颈前区肿物5年”于2013年5月31日入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普外科.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入院查体右侧甲状腺中部可触及2.5 cm×2.0 cm×2.0 cm肿物,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影像学检查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多发实质性占位.颈部CT平扫及增强提示:右侧甲状腺腺瘤;进一步阅片发现,右锁骨下动脉存在解剖异常,其直接从主动脉弓发出,经食管后方穿过纵隔,头臂干缺失(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