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评估新生儿窒息后的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2 0例窒息新生儿和 2 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cTnI检测 ,同时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结果 窒息组急性期血清cTnI、CK -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窒息时间越长 ,血清cTnI、CK -MB水平升高越明显 ,cTnI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均优于CK -MB。结论 血清cTnI和CK -MB的测定有助于早期预测心肌细胞损害 ,cTnI优于CK -MB  相似文献   
2.
麻疹疫苗接种后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生情况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接种麻疹疫苗(MV)后发生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情况。方法:对靖江市2005年~2006年32例RFIs随访报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RFIs的发生多呈散发状态,且相互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以MV接种人次数进行估算,报告发生率为10.8/万;87.5%的病例发热>38.5℃,出疹时间在MV接种后7~12 d(平均为8 d),出疹顺序基本同麻疹病例,皮疹较为典型;全部病例均为8~10月龄首次接种MV者;风疹IgM阳性率为3.6%,麻疹IgM阳性率为39.3%,差异非常显著(χ2=8.59,P<0.01)。结论:接种MV可引起RFIs,其发生与疫苗首次接种有关。RFIs病例是否与接种MV有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从病毒基因型别上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3.
孟鲁司特钠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儿科门诊轻、中度哮喘患儿10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3例,在常规治疗同时口服顺尔宁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照组53例,除不用顺尔宁治疗外,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顺尔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疗效优于单纯吸入糖皮质激素,具有增加抗炎作用,可作为儿童哮喘治疗的一线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调查和分析靖江市城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和自行设计的生长发育及家庭环境因素调查表抽样调查靖江市城区2所小学593名儿童.结果:593名儿童总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1.5%,其中轻度失调率为22.6%,重度失调为8.9%,男童和女童感觉统合失调率分别为35.4%和27.9%,男童高于女童(χ2=3.909,P<0.05).总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27.8%,有行为问题儿童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组(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非纯母乳喂养、周岁前活动多、不合群的伙伴关系、亲戚家小孩有多动情况、学习成绩差、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是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感觉统合失调是多种因素包括行为、学校、家庭和环境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必要提高家长、老师的认识,及早进行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评估创伤性窒息对心肌细胞损害的临床价值,我们对其中的31例创伤性窒息患儿体表心电图QTd、JTd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作者发现个别婴儿初次接种麻疹疫苗后会出现发热及出疹性疾病,现将我院2002年2月~2009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作者发现个别婴儿初次接种麻疹疫苗后会出现发热及出疹性疾病,现将我院2002年2月~2009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集体外伤后儿童心理健康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集体外后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测量问卷(EPQ),于外伤窒息后1周,6周,10周,16周,34周对44例外伤性窒息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按CCMD-2-R标准进行诊断。结论:全部患儿外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1周内有19例患儿、6周时有10例患儿符合PTSD诊断,其中8时患儿于34周后恢复正常,结论:外伤性窒息治疗中应重视对患儿精神状态的观察,对有心理障碍者应及时进行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9.
在危重患儿抢救中,开放血管通路对输注液体和药物至关重要.而儿科危重患儿特别是需要抢救复苏的患儿,静脉通路的开放通常比较困难,对于休克、心肺骤停的婴幼儿,如果数分钟内无法获得外周静脉通路,则骨内途径是一个可靠的替代途径[1-3].本院对9例危重患儿选择胫骨骨髓腔穿刺输液给药均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窒息是胸部或上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较少见的临床综合症 ,多由严重挤压伤所致 ,成批受伤多见于突发事件中。 1 999年 1 1月 4日我院一次收治儿童创伤性窒息 44例 ,现予报导。1 临床资料44例均系初中学生 ,男 9例 ,女 35例 ,年龄1 1~ 1 2岁 ,平均 ( 1 1 53± 0 83)岁。受伤原因 :中考结束 ,数百名学生从楼道上蜂拥而下 ,1名学生首先跌倒 ,紧随其后的数十名学生相继重叠挤压在上面 ,时间长达 1 0余分钟。临床表现 :单纯创伤性窒息典型临床表现为头面、颈、上胸及上肢皮下广泛出血点或淤斑 ,可伴有中枢、周围神经损伤、心肺损伤和眼部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