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吉林省猩红热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0-2019 年吉林省报告的猩红热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吉林省猩红热三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 年吉林省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26 614 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 71/ 10 万。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出现在5-6 月和10-12 月。在各个市(州)均有发病,年平均发病率居前3 位的市(州)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3. 12 / 10 万) 、吉林市(16. 68/ 10 万)和松原市(10. 84/ 10 万),不同地区之间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男性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 44 ∶ 1;男性发病率为11. 30/ 10 万,女性发病率为8. 08/ 10 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发病患者年龄集中在15 岁以下(占97. 87%),以5~6 岁报告发病率最高,报告发病率为230. 01/ 10 万。职业分布主要为学生(占41. 88%)、托幼儿童(占40. 67%)和散居儿童(占15. 96%)。 结论 吉林省猩红热发病呈周期性波动,学生和托幼儿童是发病的高危人群,冬春季是猩红热高发季节,应加强冬春季学校和托幼机构以及高发病地区猩红热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猩红热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成人腰椎侧凸患者椎体骨小梁的改变及其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收集经腰椎CT检查确诊的腰椎侧凸患者(病例组)及无腰椎侧凸的腰腿痛患者(对照组)各100例,分别测量两组受试者椎体CT值及椎体骨小梁容积百分比(BV/TV);同时重建骨小梁的三维图像,观察骨小梁的结构改变。结果病例组椎体CT值及BV/TV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容积再现三维图像显示,病例组患者骨小梁连续性中断,数目减少;对照组患者骨小梁相对致密。所有受试者BV/TV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513,P<0.01)。结论随着年龄增加,BV/TV值降低,骨松质发生改变,腰椎侧凸发生率提高。骨小梁结构稀疏、数目减少及骨松质发生改变是成人发生腰椎侧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1976年唐山大地震灾害巨大,死伤人数空前。在各种损伤中,脊柱损伤因可能会造成伤者瘫痪而后果最严重。截瘫将会给伤员带来终生残疾,因截瘫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还会威胁生命,给患者自身及家庭带来巨大痛苦,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医疗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群中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探究慢性病发生的机制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自从1986年Barker教授首次提出了"胎源假说"后,人们发现胎儿在母体内获得的早期营养与后续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对生命早期营养影响后续健康的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