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观察与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发生率、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深入分析脾虚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症状高发率与中医脾虚主症一致,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及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凋亡.表明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32例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患者MRI和MRCP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红  张勇  赵天平  张伟 《山东医药》2006,46(35):35-36
对32例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患者核磁共振(MRI)常规轴面T2W1扫描及重T2加权多次激发FSE序列胰胆管成像(MRCP)扫描结果进行分析。MRI常规T1WI图像上,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特征性地显示为胆总管内分层状改变(上层为均匀高信号胆汁,下层为低信号泥沙样结石),变换患者体位扫描可明确做出鉴别诊断;MRCP原始图像及最大强度投影技术(MIP)图像上仅显示为局部信号模糊、减低或不均匀。认为MRI常规T2WI扫描诊断胆总管泥沙样结石优于MRCP。  相似文献   
3.
赵天平 《安徽医药》2014,(11):2120-212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 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在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激素敏感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95例患儿在停用激素后复发或治疗期间复发,将重新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上调激素剂量治疗的患儿纳入GC组,采用ACTH治疗的患儿纳入ACTH组,观察治疗前与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激素用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结果 ACTH 组35例(83.3%)治疗期间未再复发,7例(16.7%)患者因感染导致频繁复发,治疗无效。 GC组41例(77.4%)治疗有效,12例(22.6%)单纯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ACTH组与GC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ACTH组患儿GC用量显著高于GC组(P〈0.05)、身高增加显著高于高于GC组,体重增加显著高于低于GC组、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显著低于GC组(P均〈0.05)。结论 ACTH 方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效果肯定,可降低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改善患儿生长发育的抑制、减轻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4.
分子遗传学技术在针灸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子遗传学技术在针灸学运用的状况。方法:对近10年(1994-2006年)分子遗传学技术在针灸学运用的文献进行概括、分析。结果:分子遗传学技术已在针灸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且针灸治疗作用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研究所选用的对象仍然以实验动物为主,少见人体试验。结论:分子遗传学技术很可能有利于针灸学各种重要问题的阐明,而针灸学也很可能在人类基因组功能测试及基因转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养子时刻开穴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法:将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养子时刻开穴组和对照组,进行针刺疗效观察。结果:养子时刻开穴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P<0.01,两组总有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养子时刻开穴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是临床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常见脑血管病 ,因血管闭塞致供应区缺血超过一定时限后 ,即发生脑梗塞。近年来 ,对超急性脑梗塞的病理生理研究 ,已经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比较深入地阐明了缺血性脑损伤与抗损伤的机制。尤其是缺血性半暗带 (ischemicpenumbra ,IP)概念的提出 ,以及许多治疗脑缺血取得明显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为超急性脑缺血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启示。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 ,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 ,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imaging ,PWI)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检测显示出了…  相似文献   
7.
MRI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MRI对骨样骨瘤诊断准确率为86%,T2加权STIR像可较准确地显示瘤巢(准确率94%)。结论 MRI可精确地显示瘤巢并敏感地显示髓腔和周围软组织的炎性水肿。对骨样骨瘤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3例脊髓MS患者,对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病变处脊髓的形态、MR信号及病变的强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临床症状进行对照。结果 13例脊髓MS主要发生在颈髓,急性期局部脊髓肿胀,T1加权像病变呈等信号或边缘模糊的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活动期病灶呈斑片状、环状或弓形强化。反复发作病例、多发病灶其强化多样性,临床症状多变性。结论 脊髓MS有其特征性MRI表现,其与临床有较强的相关性,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养子时刻开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 2 0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随机分为养子时刻开穴组和辨证取穴组 ,进行疗效观察 ,以优选针刺方法。结果发现 ,两组总有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养子时刻开穴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CT、MRI及MR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MRI和MRA的影像学表现,CT检查6例,CT 、MRI及MRA共同检查4例.所有病例均经DSA检查证实.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T主要征象有:眼球突出、眼上静脉扩张和海绵窦扩大(10/10),眶内软组织肿胀(5/10)和眼外肌肥厚(8/10).MRI征象与CT大致相同.MRA可直观显示扩大的海绵窦和扩张的海绵窦的主要属支静脉,以及部分引流的静脉窦(4/4),其MIP图像及其原始图像能明确显示瘘口(4/4).结论:MRA的MIP图像及其原始图像能够明确显示海绵窦瘘口,比CT及MRI常规检查有明显优势,是临床疑诊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