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恶性血管外皮瘤(malignant hemangiopericy-toma,MH)是来自血管周树突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脉管类侵袭性肿瘤,约占脉管类肿瘤的1%[1],占软组织恶性肿瘤的0.2%~0.3%[2],临床罕见,发病率低.主要发生部位在躯干、下肢软组织、后腹膜等深部组织,发生于颈部软组织少见.温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颈后部的恶性血管外皮瘤,复习国内外文献,结合临床及病理,探讨CT、MRI对头颈部血管外皮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11例15个部位关节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神经性骨关节病X线、CT影像学表现。结果:膝关节1个、跖跗关节3个、趾跖关节6个、趾间关节5个。X线、CT征象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其内多发钙化斑,关节半脱位,关节腔积液,腔内游离体;关节囊线样钙化,关节间隙狭窄且宽窄不均;邻近关节面不规则骨质破坏、碎裂、溶解;骨质硬化、骨刺形成及骨刺断裂。结论:DNOAP多发生在足踝部,以跖跗关节、趾间关节、趾跖关节常见,X线是诊断的最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转移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余祥  罗小平 《江西医药》2007,42(2):110-1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移癌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 6例甲状腺转移癌中,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经细针穿刺细胞学证实.原发食道癌2例,肺癌、直肠癌、恶性黑色素瘤、肉瘤各1例.CT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单发结节型4例,表现为甲状腺叶内单个结节状低密度灶,重度强化,但仍呈相对低密度,边缘清楚或部分模糊,其中1例伴颈淋巴结转移及边缘强化.多发结节肿大型2例,表现为甲状腺显著肿大伴内多发结节低密度灶,不均强化伴内不规则坏死区,其中1例伴有粗钙化灶.结论 甲状腺转移癌CT表现多种多样,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肿大型,厚壁囊变型,病灶内可伴钙化及有颈淋巴结转移,与原发性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表现相似,无特征性,确诊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但有恶性肿瘤既往史,年龄大于50岁,CT发现甲状腺单发结节、多发结节肿大或厚壁囊性灶的患者应考虑甲状腺转移癌可能,CT能为临床提供转移灶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及有无同时伴颈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的推移、侵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患者在疾病中、晚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并发骨关节改变时,称为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主要手段。现将搜集的经临床确诊的21例糖尿病性骨关节病患者的X线、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脊椎单椎体结核的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椎单椎体结核的CT影像特点和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例经穿刺病理证实,11例经抗结核治疗证实共15例单椎体结核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5~75岁。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椎体骨质破坏、死骨、椎旁软组织、脓肿、钙化、碎骨片等征象。临床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根据椎体骨质破坏位置、程度和方式,CT表现分为:1.边缘局限型,9例;2.中央溶骨型,4例;3.碎裂弥漫型,2例。15例均有跨病椎体椎旁软组织肿胀,其内伴钙化5例,脓肿3例,碎骨片1例。临床好转的CT表现为骨质破坏区边缘硬化,修复性骨赘形成,死骨吸收。结论单椎体结核CT影像有特征性表现,并为临床诊断及指导临床尽早抗结核治疗、判断治疗疗效提供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低剂量CT扫描在鼻窦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求最合适的鼻窦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及其在鼻窦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CT扫描确诊为鼻窦病变的39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A组以50mAs条件、B组以30mAs条件再次扫描,以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显示情况为主要指标,比较两种低剂量扫描所得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图像的质量差异。结果 两组低剂量扫描的曝光量分别降低了79.89%和87.99%。50mAs剂量扫描所得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下降,而30mAs扫描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50mAs低剂量对鼻窦进行CT扫描,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鼻窦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上颌埋伏牙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2002年12月~2005年5月使用多层螺旋CT对82例临床怀疑上颌埋伏牙患者行容积扫描,并通过工作站对埋伏牙进行多层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后的横断面及重组图像,并与传统X线片及常规CT椎间盘扫描图像比较,以探讨其能否提高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采用单盲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腰椎峡部裂患者156例,其中男91例,女65例;年龄16~73岁,平均32.7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2.6年。将患者的影像资料按X线片、常规椎间盘CT扫描、MSCT容积扫描进行归类,其中X线片127份,常规椎间盘CT扫描图像79份,MSCT容积扫描并重组图像156份。由3位高年资医师在不知术后诊断结果的情况下共同对3种影像资料分别进行分析、诊断,最终将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比较,分别得出3种影像检查各自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应用多样本率的卡方检验验证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影像片中直接显示腰椎峡部骨不连接为诊断标准,127份X线片中,能准确诊断为腰椎峡部裂的有201处,与手术结果比较,有64处未检出,其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为75.8%。79份常规椎间盘CT扫描图像中,共检出腰椎峡部裂105处,与手术结果比较,有55处未检出,其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为65.6%。156份MSCT容积扫描后重组图像共明确诊断腰椎峡部裂324处,与手术结果完全吻合,其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3种影像检查各自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6,P〈0.005)。MSCT容积扫描后的重组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最高。结论:通过MSCT容积扫描并运用重组技术能获得丰富的影像信息。重组图像能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椎弓峡部裂的影像特征,极大地提高了对腰椎弓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腰椎峡部裂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1],一般无症状。约5%的成人患有此病,而青少年的发病率为3%~7%^[2]。以往对椎弓峡部裂的影像学检查主要靠传统X线腰椎双斜位平片进行诊断,但存在较大的假阴性率^[3]。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MSCT)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椎弓峡部裂诊断的准确率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赵余祥  滕红林 《放射学实践》2007,22(10):1126-1126
病例资料 男,32岁.因颈部胀痛不适入院,在外院以颈椎间盘突出症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半年,无明显疗效.查体:患者颈椎活动无受限,颈椎各棘突无压痛,四肢肌力正常,两上肢生理反射正常,两上肢Hoffman征阴性.患者在全麻下行颈椎后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枕颈内固定融合术.手术病理结果: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颈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