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冠状动脉左室瘘(coronary artery left ventricu-lar fistula)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左室之间异常通道,本病极为少见,我们手术治疗一例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男性,8岁,1月前剧烈活动后感心慌气短,伴有头晕,休息后缓解。查体:P108次/min,R21次/min,Bp100/60mm Hg(1mm Hg=0.133kPa);WT22kg。心尖搏动位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0.5cm,心浊音界向左侧扩大,心律齐,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可闻及Ⅱ/6级舒张期杂音。心脏彩超心脏四腔扩大,以左室扩大为主,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明显迂曲增宽,主干沿右室前壁走行,最宽处1.6cm。彩色多普勒可探及来…  相似文献   
2.
接受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的患者共263例,随机分为超滤组、非超滤组;在围手术期、手术期各时段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神经肽Y(NPY)。结果显示,术中患者血浆NPY水平较手术当天明显上升(P〈0.05),CPB时行血液超滤者NPY水平明显下降(P〈0.05)。认为CPB心脏手术可以明显增加患者血浆NPY水平,血液超滤可以明显降低血浆NPY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停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手术期出血和输血的影响,探讨停药的最佳时机.方法 146例接受OPCAB手术的病人被分为3组:停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大于5d组(第1组);3~5 d组(第2组);小于3d组(第3组).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术后心包纵隔引流量、血制品用量和二次开胸手术止血发生率.结果 第2组比第1组术后引流平均增多约100ml,输注红细胞未见明显增多.第3组比第2组引流平均增多约590ml,输注红细胞明显增多.各组二次开胸手术止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可以在OPCAB术前3~5 d停用.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Af)是心脏瓣膜疾病最常合并的心律失常之一,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患者中,Af的发生率可达40%~60%,且术后仍为Af的发生率可高达80.09%。心脏瓣膜手术病例,药物、冷冻、手术前后介入及附加迷宫手术(MAZE手术)治疗Af疗效差别较大。心脏瓣膜手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Af,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我们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微波消融治疗合并的Af45例,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 例1女性,22岁,体重44妇,发现心脏杂音20余年,劳累性气短10年,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后经X线胸片、心脏彩超、左心及右心造影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中断(B型),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心功能Ⅲ~Ⅳ级。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加左侧第二肋切口,升主动脉近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分叉处插体循环灌注管及股动脉插管,矫正主动脉弓离断。恢复主动脉形态后矫正室缺。体外循环235min,深低温停循环(DHCA)30min。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被动紧急置入IABP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35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时需接受IABP置入的患者,根据置入的时机不同分为两组.术前置入组 接受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对照组术中或术后接受紧急置入IABP.比较两组围术期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术后心功能不全和需要正性肌力药物辅助的程度、IABP使用的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停留时间. 结果术前置入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1.1%和0%,较对照组低(65.4%,50%;P=0.007,0.013);两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ABP使用时间、术后需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ICU时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能降低围术期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减少对正性肌力药物的需要量和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7.
16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组87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75例,其中CCABG组随机分为超滤组36例、非超滤组39例。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各组外周静脉血液,检测血浆神经肽Y(NPY)。结果显示,OPCABG组术后血浆NPY水平较CCABG组明显降低(P〈0.05)。在CCABG组患者中,血液超滤组血浆NPY水平较非超滤组明显降低(P〈0.05)。认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采用OPCABG术式及血液超滤均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浆NPY水平。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1岁。发现心脏杂音20年,头痛、突发晕厥1个月,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心室水平双向分流,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收入院。入院查体:左上肢血压98/52mmHg,右上肢140/67mmHg,左下肢103/46mmHg,右下肢115/44mmHg,四肢动脉血氧饱和度99%  相似文献   
9.
血凝酶在体外循环后的止血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于体外循环结束后应用的止血效果.方法174名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分别予不同止血药物:实验组57例应用巴曲亭,空白对照组62例不应用任何止血药物,立止血组55例应用立止血.定时记录各组的血细胞分析指标(RBC、Hb、PLT、WBC)和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记录术后引流量、需要输血的患者数目、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结果巴曲亭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给药前的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功能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给药后的血细胞分析(除WBC外)和凝血功能有显著差别(P<0.05).巴曲亭组和立止血组相比,给药前后的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功能、术后12、24、36 h的引流量、术后需要输血的人数均无显著差别.巴曲亭组和对照组及立止血组相比,在不良反应方面均无显著差别.结论巴曲亭的应用可以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丢失,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增强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引流及输血的需要.巴曲亭和立止血的临床效果相似,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巴曲亭在体外循环后应用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