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 C)及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含量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1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LN、IV C及PⅢNP的含量,同时结合临床特点,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IV C及PⅢNP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上述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慢性HBV感染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符合条件的71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用拉米夫定治疗(100mg/d)一年、随访半年。疗效评估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HBV复制指标。结果拉米夫定治疗慢性HBV感染者一年,e抗原阳性组与e抗原阴性组血清HBVDNA阴转率相似(70.8%对65.2%,P>0.05);但停药后半年,e抗原阴性组较阳性组血清HBVDNA更易反跳(80.0%对41.2%,P<0.05)。病人HBeAg血清转换率随拉米夫定疗程的延长而逐渐提高,治疗前ALT大于ULN五倍者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ALT小于ULN五倍者(P<0.05)。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且少见,未见与拉米夫定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可有效抑制HBV的复制,伴ALT的明显改善。病人服用拉米夫定可以很好耐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了1006例血清中HBV DNA,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结果做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移植术联用五味肝康胶囊治疗肝炎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行自体BMSCS移植术,术后口服五味肝康胶囊;对照组27例行抗肝纤维化治疗.两组患者均服用抗病毒药,营养、保肝、休息等基础治疗均相同,在术后12周进行肝功能检测,观察患者服药后3个月末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相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下降(P≤0.05).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与对照组相比也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移植服药后,患者肝功能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指标上升,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意义(P≤0.01).观察两组患者在精神、食欲、体力、腹水、腹胀和不良反应等指标对比,治疗组大多数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且术后反应轻微,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结论:自体BMSCS移植术联用五味肝康胶囊治疗后,患者肝脏合成功能和凝血机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好转,表明自体BMSCS移植术联合五味肝康胶囊治疗肝炎后肝硬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18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儿童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特点.方法 对2007年10月-2008年9月诊治的186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行血常规、心电图、心肌酶谱、肝功能及胸片检查,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 186例中121例为托幼机构患儿,65例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平均年龄2.8岁.患儿均有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等典型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151例,WBC升高33例(21.85%),WBC下降48例(31.79%);分类中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较低.138例行血CRP检查,阳性26例.心电图检查52例,其中9例(17.31%)有ST-T段改变,4例(7.69%)有实性心动过速.心肌酶谱检查120例,其中8例(6.67%)升高.肝功能检查92例及胸片检查35例均正常.经用利巴韦林等药物治疗后,均获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儿童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予抗病毒治疗,预后良好.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97-79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方法。方法186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92例进入放射治疗+化疗组(放化组),94例进入单纯放射治疗组(单放组)。化疗方案:替加氟800 mg、去甲斑蝥酸钠20 mg均为第1~5天;顺铂30 mg第1~3天;化疗与放射治疗同步第1、4周进行。放射治疗:60Coγ线照射,先设前后对穿野DT40 Gy/4.0周,结束后成角缩野追加24~28 Gy/2.4~2.8周。结果放化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22.0%和15.9%;单放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13.8%和8.8%,两组间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40)。毒副作用以综合组较明显,但患者可以耐受。两组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局部复发,两组1,3,5年局部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但放化组死于远地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与单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17,P〉0.05)。结论以顺铂、替加氟、去甲斑蝥酸钠联合化疗加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可以提高疗效。虽毒副反应有所增加,但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PDCA模式对社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家属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采取一般早期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6个月.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简易应对问卷积极应对维度评分明显提高,消极应对维度评分明显降低;焦虑自评量表(SAS)、忧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PDCA模式对社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家属进行早期干预,可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三甲软肝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次,1次/d,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制剂三甲软肝胶囊3.0g/次,3次/d。两组对症治疗措施相似,均不用其他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肝纤维化制剂,疗程共12个月。观察乙肝病毒学指标(HBV DNA)、肝功能(ALT、AST、TBil、Alb)、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及B超检查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HBV DNA阴转率相似;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及B超检查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制剂三甲软肝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安全、有效,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9.
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检测了12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PreS1-Ag)、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和PreS1-Ag/HBsAg的相对吸光度比值,旨在探讨Pre-S1-Ag与HBsAg的相对表达在HBV病毒血症及病毒复制中的关系和相关程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检测对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98例肝病患者作为肝病组,并将同期66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7项参数。结果肝病组RBC、HGB、HCT低于对照组,MCV、RDW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CHC、MC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检测对肝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医师不仅要重视肝病患者RBC、HGB、HCT参数的变化,对于RDW与MCV的检测结果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