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结合支气管灌洗术在哮喘重度急性发作伴有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23例哮喘重度急性发作伴有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支气管灌洗组(B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有9例最后接受有创通气治疗(90%),共4例死亡(40%);B组仅3例(23.1%)最后接受有创通气治疗,共3例死亡(23.1%)。结论 哮喘重度急性发作伴有呼吸衰竭患者先试行无创正压通气结合支气管灌洗术治疗有可能避免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
肺功能测定对不同肺功能状况的吸烟者戒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功能测定对不同肺功能状况的吸烟者戒烟行为的影响。方法将进行体检的546例吸烟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体检组250例接受常规体检,肺功能测定组除常规体检外还接受肺功能测定,然后根据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对两组体检者进行健康教育劝其戒烟,分别计算两组的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肺功能测定组总的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分别为22.3%和7.4%,与常规体检组(分别为20.8%和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功能测定组中肺功能结果异常者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分别达到44.4%和27.8%,与同组中肺功能正常者(19.2%和4.6%)和常规体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肺功能测定组肺功能结果正常者与常规体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测定能促使肺功能异常的吸烟者成功戒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延缓由吸烟所致的慢性阻塞忡陆疾病(COPD)患者的病程。肺功能测定应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在肺炎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肺炎患者126例,将其分为重症肺炎组(42例)和轻症肺炎组(84例),同时,随机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检查结果。结果:急性肺炎患者的血小板(PLT)明显增高,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肺炎组的P-选择素、PLT明显增高,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大血小板比例(P-LCR)明显降低,与轻症肺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轻症肺炎组的P-选择素、PDW、MPV及P-L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状态异常是肺炎患者普遍存在的病理过程,检测肺炎患者的P-选择素、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评估疾病进程及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为有效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2~5 d的VAP发生率为20.45%,机械通气5 d以上的VAP发生率为57.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36%;多种致病菌感染者的死亡率高于单一致病菌感染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治疗难度大。临床应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引流管的固定方法,提供安全有效的固定选择。方法选择胸腔闭式引流术放置单侧胸腔引流管的患者98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研究组采用缝线联合引流管固定装置ELOCK固定引流管,对照组采用缝合固定引流管,引流管穿出皮肤处用纱布包扎。比较两组的引流管脱落、位移、引流管堵塞、牵拉痛次数、皮肤不良反应、增加费用。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引流管脱落率、位移和牵拉痛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费用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引流管固定装置ELOCK固定胸腔引流管,可安全有效的固定引流管。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治检加术后痰检对肺刷嗣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治检对52例肺周围型病变的患者进行检查,术后连续3天痰检找抗酸杆菌或病病理细胞。结果:经纤支镜肺治检确诊肺癌30例,肺结核6例,肺炎3例,确诊率为75%。术后查痰找癌细胞阳性10例,找抗酸杆菌阳性6例,术后查痰阳性率为30.76%。结合术后查痰总的确诊率为86.53%。结论:经纤支镜肺治检加术后痰检对肺周围型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入住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将患者按相关危险因素自然分组,比较VAP发病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VAP发病率为48.8%(42/86)。原发病主要以肺部疾患为主、机械通气≥5d、仰卧位、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进行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0g/L,是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原发病主要以慢性肺部疾患为主、较长时间机械通气、仰卧位、是否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制酸剂)、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0g/L,是影响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卡他莫拉菌属于布兰汉菌属,为革兰阴性球菌,在呼吸系统感染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支气管炎及肺炎。近几年该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现将本院近5年时间从下呼吸道标本培养到的162株该菌的耐药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防治该菌感染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经纤支镜肺活检对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 1995年~ 2 0 0 0年我科开展经纤支镜肺活检 ,对周围型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患者 32例 ,男 2 4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6 4岁。术前PaO2 >6 0mmHg(未吸氧 ) ,心电图、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正常 ,无纤支镜检查 ,均为住院病人。1·2 病变情况 均经胸部正、侧位胸片或胸部CT检查确定肺部病变所在的位置 ,根据X线改变病变类型分为球型或不规则型、浸润型病变 ,本组病例中 ,球型和不规则型 2 0例 ,浸润型病变 12例。1·3 方法 病人按纤支镜常规检查做术前准备 ,纤支镜进入后 ,观察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