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其病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因此,早期诊治是预防和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近5年来,医学界对VBI性眩晕的研究日趋深入,特别是在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有关中医对此的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近况,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与总结,从病因病机、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实验研究4个方面进行阐述.结论:中医药治疗息性缺血性中风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亦有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以小组形式开展作业疗法治疗学龄前脑瘫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10)和观察组( n=10)。对照组的作业治疗采用一对一的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2名脑瘫儿童为一小组形式开展作业治疗,1次/d,30 min/次,每周5 d,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小组形式与传统一对一形式开展作业治疗均能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以小组形式开展作业疗法治疗学龄前脑瘫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和观察组(n=10)。对照组的作业治疗采用一对一的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2名脑瘫儿童为一小组形式开展作业治疗,1次/d,30 min/次,每周5 d,治疗3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小组形式与传统一对一形式开展作业治疗均能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适合于居住在农村的脑瘫患儿的实用家庭康复模式。方法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框架为基础,通过家长集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人户指导和电话回访三种形式,指导家长在家庭对50例农村脑瘫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家庭康复。结果50例患儿的运动能力有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康复总有效率达88%。结论以ICF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农村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模式,能让家长日常工作与患儿康复训练两不误,家长依从性高,患儿的康复训练能得到长期坚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以ICF 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小儿脑瘫社区家庭康复评估的理论架构与方法。方法根据ICF 理论框架,综合多种评估工具和自编工作量表,开发评估系统。对50 例农村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社区家庭康复1 年。结果和结论ICF理论框架为小儿脑瘫社区家庭康复评估提供良好的架构,为评估工具的建立与体系化提供了参考依据;根据评估结果所制定的康复计划依从性较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治疗M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MDS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用传统的HA治疗,观察组用地西他滨治疗,90天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明显(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低于对照组(47.2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患者,安全性比较高,最主要的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低,值得在治疗MDS患者的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思考白血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诊疗的80例白血病患者,通过去白细胞输血救治方式的施行,回顾探讨治疗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RBC-C3b受体花环率间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CD3+、CD4+、CD8+、CD4+/CD8+等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但除CD8+指标外,其余3项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NK细胞活性、RBC-C3b受体花环率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即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白血病患者而言,去白细胞输血救治能够显著增强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RBC-C3b受体花环率等水平,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