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食管癌三切口手术患者53例,全麻诱导后插入左双腔支气管导管,胸腔部手术时单肺通气(OLV),上腹部手术时CO2气腹,其中7例OLV时行CO2气胸.监测术中血氧、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数病人能耐受OLV及CO2气腹,7例OLV时行CO2气胸患者中,4例出现SpO2低于90%,需要间断双肺通气或停止气胸;OLV及CO2气腹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通过血管活性药予纠正;术后发生需入1CU治疗的肺部并发症15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机器人食管癌三切口手术的麻醉管理对麻醉医师有较高的要求,麻醉医师与术者之间的团队配合对手术成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儿童纵隔肿瘤8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纵隔肿瘤的发病特点、病理类型与发生部位及发病年龄的关系,并评价其诊治手段及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1991年1月-2006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并确诊的儿童及青少年纵隔肿瘤85例,并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变量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率计算用寿命表法.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的纵隔肿瘤与发病部位有一定关系(P=0.001),不同病理类型的纵隔肿瘤与发病年龄也有一定关系(P=0.010).85例纵隔肿瘤中,良性肿瘤37例均生存,48例恶性肿瘤患儿总的5 a生存率为52%(25/48例).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影响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不同辅助治疗方式(P=0.061,0.001)、肿瘤部位(P=0.046).Cox回归分析显示,辅助治疗方式为独立预后因素(P=0.010).结论 X线及CT是纵隔肿瘤诊断的主要方法.不同病理类型的纵隔肿瘤与发病部位及发病年龄均有一定关系.辅助治疗方式、肿瘤部位均影响患儿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食管癌的最重要手段,近10年来国内推荐对胸段食管癌经右胸路径,并渐成共识;微创食管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安全可行,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完全可以与传统开胸手术媲美。应用综合治疗提高预后已见成效,术前放化疗和术前化疗成为当前主要手段。食管癌快速康复策略获得同行的高度关注与评价。食管癌外科趋向微创化、个体化、综合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病理分期仍然是分期的"金标准"。尽管食管钡餐检查及食管镜检查,能对食管癌患者作出初步的大体形态学描述及准确的病理学诊断,被认为是食管癌最基本的检查诊断方法,但由于其本身方法及设备的局限性,仅能对食管腔内作出评价,而不能对腔外作出准确的评估。要了解准确的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潜在的远处转移分期,就必须借助于颈部B超、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PET/CT)、  相似文献   
6.
<正>胸腔镜肺癌手术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单孔胸腔镜更为微中之微,其理念和技术也逐步成熟和推广[1]。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潜在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为之带来了振奋人心的福音,不断地改变着肺癌治疗的格局[2]。然而,新辅助治疗会导致肺门区及门钉淋巴结等解剖结构水肿,组织间隙纤维化等,对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存在潜在风险[3]。新辅助免疫治疗的胸腔镜手术操作,也是目前胸外科同行的探讨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