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输注维生素C影响血糖测定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患者因输注大剂量维生素C引起实验室假性低血糖症。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以下简称Vc)干扰血糖测定,造成测定值的负偏差。当血液中Vc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使血糖测定的反应不显色,测定结果为零,甚至出现负值。用氯化汞(HgCl2)络合Vc,将络合物离心沉淀,用上清测血糖。经反复试验,从反应条件到试剂用量,总结出一套较完善的测定方法。由于氯化汞用量甚微,加入量对原血清的稀释作用可忽略不计。由该方法测定经氯化汞络合Vc后的血糖值,与加Vc前的原始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而且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能为临床一部分特殊病人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妇科阴道痰病的感染状况,探讨其病因,为妇科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728例阴道分泌物做镜检及细菌性阴道痛联合测定。结果霉菌299例(11%),滴虫150例(5.5%)线索细胞516例(18.9%),过氧化氢675例(24.7%),唾液酸苷酶553例(20.3%),白细胞酯酶1583例(58.0%)。结论各种原因所致阴道炎症高达50%以上;可能与不良卫生习惯、滥用抗生素、碱性洗洁剂的使用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自确定幽门螺杆菌(Hp)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源以来,近年该领域文献剧增,以至于有人提出“无Hp无溃疡”的学说。但是,我们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发现,消化性溃疡和反复无规律腹痛患儿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明确的社会心理因素或饮食因素。为探索儿童消化性溃疡与无规律腹痛的危险因素,我们于2000~2003年间,对济南市中小学生进行了慢性上消化道疾病致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铜绿假单胞菌(铜绿)是重症感染和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我院近4年各类病原菌检测阳性标本中,除1996年分离率居第二外,其它年份均居首位。1993~1996年分别占临床分离菌的24.15%、23.48%、23.36%、20.56%。由于该菌对多种抗菌药低敏,选药难度较大。本文报告1993~1996年临床分离铜绿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状况及新用于该菌感染的环丙沙星、氧氟沙星MIC测定结果,以供临床选药参考。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以88份慢阻肺患者血液作为实验组,109份健康人血液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红细胞电泳、血浆粘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全血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血浆粘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流变某些指标的改变与慢阻肺密切相关。慢阻肺患者缺氧、呼吸性酸中毒以及反复感染,导致红细胞质与量的改变,使血液粘稠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在尿蛋白定性阴性的前提下,选择门诊确诊单纯高血压组61例、单纯冠心病组5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60例,对照组为健康查体中心健康者62例,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尿微量白蛋白: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高于其它三组;血肌酐:对照组低于其它三组;尿素氮: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高于对照组,但血肌酐、尿素氮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高血压22%,冠心病18%,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1%.结论 单纯高血压或冠心病阶段对肾脏的损害相对较轻;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对肾脏的损伤作用会叠加;血肌酐、尿素氮做为肾功能的诊断指标,对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9.
10.
讨论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联合测定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107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阴性、弱阳性、阳性分为三组,测定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浓度。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随尿微量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之间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糖尿病患者肾脏炎性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