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伯氨喹啉现今仍为根治间日疟的首选药物,但对遗传性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者可致急性血管内溶血,使其在间日疟的常规应用中受限制。为寻求防止伯喹溶血反应措施,我们于1984年7~8月对海南岛127例疟疾患者作G6PD活性测定,观察G6PD缺陷与伯喹溶血关系,并在1985年给治前检测G6PD正常的104,例进行伯喹治疗反应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1]。  相似文献   
2.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与其血清学标志物关系的探讨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病科(510632)唐永煌,肖锡昌,谢兴镛,童福易,朱师晦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本质认识的深入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目前对HBV的检测除了三对抗原抗体系统及...  相似文献   
3.
在抗疟疾复发服用伯喹过程中,往往可见一些人并发急性血管内溶血。现认为这与患者有遗传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缺陷有关。我们于1983年9~10月间在海南岛万宁县三更罗区用四氮唑蓝定性法,给当地农民、农场职工和学生418人作G6PD活性检测,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检测对象:受检的418例中,汉族224例,黎族194例,男203例、女215例,年龄自1~73岁。二、检测方法:采用改良四氮唑蓝定性  相似文献   
4.
卢红艳  谢兴镛 《新医学》1999,30(3):140-141
目的:比较脂多糖-被动血凝集试验(LPS-PHA),肥达反应和细菌培养诊断伤寒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上述三种方法同时对102例伤寒患者和250例非作寒发热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1)伤寒患者中LPS-PHA阳性率为92.2%,肥达反应阳性率为88.2%,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24.5%,P〈0.01)。(2)病程第1周三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80%(24/30),8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