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连续给大鼠胃饲脂肪餐7天,三天后皮下注射150mg/kg异丙肾上腺素(ISP)二次,间隔24小时,复制了大鼠高脂血症、ISP性梗塞样心肌损伤模型,观察蝮蛇抗栓酶对ISP性梗塞样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  相似文献   
2.
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1)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期间纤溶活性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以22例常规治疗病人为对照。结果显示静注尿激酶(UK)完毕后即刻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直线上升(P<0.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1)活性直线下降(P<0.001),但不到24h血浆PAI活性反跳超过静注UK前水平。血小板功能,因入院后即给阿司匹林治疗而受抑制,但静注UK完毕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达峰值。以上的变化说明溶栓治疗期间血栓与溶栓过程并存。了解溶栓治疗期间溶栓与凝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对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和预防血管再堵的处理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