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50%以上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和脉压(PP)增大.收缩压(SBP)升高及PP增大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存在独立而显著的相关性,是CVD独立的预测因子.随着对血管病变的深入了解,认识到动脉增厚变硬、弹性减退是ISH患者主要的发病机制,这种结构及功能病变与CVD的发生有关.合理的研究治疗目标应该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改善或逆转血管病变,从而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24h动态血压检测的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男性83例,女性65例。根据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10%以上或以下的标准,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型患者组(85例)和非杓型组(63例)。空腹采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血各项指标。结果非杓型组的凝血因子Ⅰ(Fg)、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滞度(ηb)、血浆黏滞度(ηp)、全血低切黏度(ηbI)、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P<0.05)。结论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血液流变学异常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替米沙坦和赖洛普利降压及对尿酸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和赖洛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一组35例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沙坦40mg,qd;另一组33例给予赖洛普利5mg,bid。12周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替米沙坦组最高血压由(169.36±10.8)(/102.92±10.47)mmHg降为(145.48±14.78)(/81.45±9.57)mmHg,P<0.05;24h平均压由(149.73±8.93)(/93.21±10.68)mmHg降为(132.24±14.40)(/83.45±9.47)mmHg,P<0.05。赖洛普利组最高血压由(168.17±10.16)(/102.63±11.29)mmHg降为(146.9±14.83)(/85.25±7.14)mmHg,P<0.05;24h平均压由(148.90±9.16)/(92.54±11.23)mmHg降为(133.47±13.08)(/83.68±8.92)mmHg,P<0.05。替米沙坦组血尿酸由(446.56±110.56)"mol/L降为(378.52±78.95)"mol/L,P<0.05;赖洛普利组血尿酸治疗前、后为(445.23±112.14)"mol/L和(437.34±113.87)"mol/L,P>0.05。结论替米沙坦和赖洛普利降压疗效相似,但替米沙坦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建议高血压合并血尿酸增高患者选用替米沙坦。  相似文献   
4.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13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36例老年AMI患者,按随机单盲原则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66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15 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病人再梗死发生率、死亡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再梗死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5%:6.06%.P<0.01及6.85%:15.1%,P<0.01);治疗后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川芎嗪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用LBYN6型旋转式血液粘度计测定60例无严重并发症的高血压病患者使用川芎嗪加706代血浆治疗14日前后的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沉方程K值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依次为10.12±1.95比14.51±1.94;4.96±0.63比5.89±0.71;0.47±0.05比0.52±0.04;(3.06±0.50)g/L比(3.82±0.68)g/L;3.28±0.47比4.27±0.48;2.12±0.32比2.46±0.14和19.68±10.50比34.40±17.42。P<0.05~0.001〕;红细胞变形指数则显著升高(0.50±0.08比0.41±0.06,P<0.01)。结论:川芎嗪加706代血浆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和显著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可作为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辅助用药,以改善血液流动性与粘滞性,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脏性猝死,目前临床多用抗凝、抗血小板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我们应用小剂量硫氮卓酮和万爽力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拮抗剂(ARB1)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符合WHO/ISH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Ⅰ、Ⅱ级患者90例,治疗组56例。口服替米沙坦40~80mg,1次/d;对照组34例,口服赖诺普利5~10mg,1次/d。结果:用药半年后替米沙坦组,赖诺普利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下降(P分别〈0.001,〈0.01)、替米沙坦组脉压(PP)亦有明显缩小(P〈0.01)。结论:替米沙坦不仅是安全可靠的降压药,而且还可以缩小脉压,具有器官保护作用,可作为老年高血压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8.
某些病人单独用普鲁卡因酰胺(P)和奎尼丁(Q)治疗时,因用药量大,副作用严重而无法忍受。为此,作者评价了两种药物小量联合使用对19例连续病例的安全性和效力。方法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58±14岁,均有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VT),为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经动态心电图监测证实。14例为冠心病,5例为心肌病。先停用全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给所有病人记录基础的24h 动态心电图。然后,口服 Q400mg,每6h 1次。若出现副作用则减量至副作用消失,若无出现副作用则可加量至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140例研究对象全部来自我院内科门诊患者和健康查体人员。按照WHO 1978年诊断标准选择 ,将其分为老年高血压组、中青年高血压组、健康老年组。详见表 1。表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 组例数男女 平均年龄 (岁 )( x±s)高血压分期 (例 )Ⅰ期Ⅱ期Ⅲ期高血压分型 (例 )收缩期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混合型老年高血压组 5 0 2 82 2 68 3± 5 413 2 5 12 2 0 2 2 8中青年高血压组 60 3 62 440 2± 7 62 2 2 7117 2 13 2健康老年组 3 0 1713 69 1± 6 7  健康老年组均经查体证实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经病史、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