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前,结核病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然而,传统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存在疗程长、药物不良反应多以及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常导致治疗失败,故亟需可以控制结核病的新药或新剂型。装载抗结核药物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将抗结核药物主动或被动靶向到被感染的细胞或病灶部位内,杀菌的同时,还具有缓释给药、减少给药频率、减少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等优势。本文综述了纳米递药系统在结核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校医学生对器官移植的认知与态度影响着整个社会对器官移植和捐献的认知,进而影响中国器官捐献移植工作的进程。目的:调查在校医学生对人体器官移植与捐献的态度与认知。方法:选择济宁医学院400名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对器官移植、器官(遗体)捐献知识的掌握程度。②器官移植、器官(遗体)捐献知识的来源。③对捐献器官(遗体)所持态度。结果与结论:69.8%在校医学生了解器官移植捐献概念,44.6%赞成捐献自己身后器官。说明在校医学生能较好认同器官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但对器官捐献所持态度不很乐观,影响其捐献态度的主要因素为家属情感和捐献程序和传统观念。一年级赞同率最低,为26.6%,五年级最高,为61.4%,赞同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55.6%的在校医学生认为应该给予器官捐献者一定的奖励或补偿。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校医学生对器官移植的认知与态度影响着整个社会对器官移植和捐献的认知,进而影响中国器官捐献移植工作的进程。 目的:调查在校医学生对人体器官移植与捐献的态度与认知。 方法:选择济宁医学院400名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对器官移植、器官(遗体)捐献知识的掌握程度。②器官移植、器官(遗体)捐献知识的来源。③对捐献器官(遗体) 所持态度。 结果与结论:69.8%在校医学生了解器官移植捐献概念,44.6%赞成捐献自己身后器官。说明在校医学生能较好认同器官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但对器官捐献所持态度不很乐观,影响其捐献态度的主要因素为家属情感和捐献程序和传统观念。一年级赞同率最低,为26.6%,五年级最高,为61.4%,赞同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55.6%的在校医学生认为应该给予器官捐献者一定的奖励或补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11种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抗原用于MTB致敏后豚鼠皮肤试验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18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豚鼠(雌性,体质量250~300g),按接种剂量分为高(5μg)、中(0.5μg)、低(0.1μg)3组,每组6只。采用MTB标准株(H37Rv,ATCC27294)致敏豚鼠,致敏成功后豚鼠背部去毛皮内注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11种MTB抗原(包括重组抗原Rv3872、MPT64、Rv1985c、Rv0222、Rv3117、Rv3120、Rv2346c、Rv3619c、Rv3425、Rv1738和Rv2626c),各0.1ml。分别于注射24h和48h后观察皮肤试验反应,测量硬结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以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阳性。分析11种MTB抗原皮肤试验反应与TB-PPD 和EC的差异。结果 抗原注射24h后,剂量为5μg时Rv3120、Rv3619c的皮肤试验反应阳性率分别为9/9和8/9;剂量为0.5μg时EC、MPT64的皮肤试验反应均为阳性。TB-PPD(5IU)及EC(0.5μg剂量)、MPT64(0.5μg剂量)、Rv3120(5μg剂量)和Rv3619c(5μg剂量)皮肤试验反应24h硬结平均直径[中位数(四分位数)]均大于反应48h[硬结平均直径分别为:9.00(7.00,11.00)mm 和6.50(5.50,8.25)mm、13.00(12.75,14.25)mm和9.00(8.00,9.75)mm、9.50(8.50,12.50)mm和8.50(5.50,9.50)mm、8.50(6.25,9.25)mm和5.00(0.00,5.50)mm、6.50(5.50,8.25)mm和3.50(1.50,4.7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94、-2.677、-2.207、-2.673、-2.670;P值分别为0.013、0.007、0.027、0.008、0.008)。皮肤试验反应24h时,MPT64(0.5μg剂量)、Rv3120(5μg剂量)和Rv3619c(5μg剂量)与TB-PPD(5IU)硬结平均直径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0.496、0.819和1.714,P值分别为1.000、1.000和0.865);MPT64(0.5μg剂量)与EC(0.5μg剂量)皮肤试验反应情况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288, P=0.221);Rv3120(5μg剂量)和Rv3619c(5μg剂量)硬结平均直径均小于EC(0.5μg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3.795和4.690,P值分别为0.001和0.000)。 结论 MPT64(0.5μg剂量)和Rv3120(5μg剂量)的豚鼠皮肤试验效果相对较好,对于结核病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但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依靠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免疫疗法逐渐兴起。但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手段依然存在许多缺陷,常引起脱靶效应、变态反应、细胞因子风暴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实现对免疫治疗的有效控制,由光激活的纳米材料即通过光控来实现抗肿瘤免疫的手段引起了广泛关注。光控纳米材料能够实现在肿瘤部位选择性的激活抗肿瘤免疫作用,因此可有效降低免疫治疗的系统毒性。本文总结了目前常见的光激活纳米材料,包括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金纳米颗粒(AuBPs)、碳纳米管、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和金属有机框架(MOFs)等,并论述了它们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设计思路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联合玻璃珠磨菌法对检测不同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菌载量的优化作用。方法: 回顾性搜集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和门诊诊治的疑似结核病患者11570份不同临床标本的qRT-PCR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痰液1487份、脓液273份、脑脊液1391份、气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41份和血液4650份等。再通过建立伪随机函数的方法从中选取82份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痰液标本,对其进行玻璃珠(直径0.3mm)振荡磨菌前后qRT-PCR定量检测效果分析。结果: 11570份不同临床标本的总检测阳性率为12.16%(1407/11570)。其中,气管(支气管)灌洗液的检出率最高[36.59%(15/41)],以门诊患者来源的阳性率最高[43.48%(10/23)];其次是脓液标本[35.53%(97/273)],以住院患者来源的阳性率最高[36.26%(95/262)];痰液标本位居第三[30.33%(451/1487)];其他标本阳性率介于10.43%(485/4650)~15.03%(209/1391)之间。对选取的82份痰标本行5min的玻璃珠磨菌处理后,qRT-PCR检测的核酸浓度[44.45(9.05,71.62)×107拷贝/ml]较处理前[4.03(1.87,5.92)×107拷贝/ml]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0,P=0.016)。其中,有28份(34.15%)痰标本提高了菌株数量级,尤其是21份含菌量为102拷贝/ml的临床痰标本经振荡研磨后有14份(66.67%)提升到了103拷贝/ml菌量数量级,使阳性检出率由磨菌处理前的60.98%(50/82)提高到磨菌处理后的78.05%(64/82)。结论: qRT-PCR对灌洗液、脓液和痰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高,在其他标本中检出率低。采用玻璃珠振荡磨菌处理后可提高临床标本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姜黄素、槲皮素及叔丁基对苯二酚对84种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aCaT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姜黄素、槲皮素及叔丁基对苯二酚,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评价受试物的细胞毒性。将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0.5和1.25 mmol/L)、姜黄素(5和20μmol/L)、槲皮素(200和500μmol/L)及叔丁基对苯二酚(10和50μmol/L)分别处理HaCaT细胞4 h及24 h后,提取RNA,对RNA质量进行评价,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HaCaT细胞中84种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试验显示,过氧化氢、姜黄素和叔丁基对苯二酚浓度分别在>1 mmol/L、>10μmol/L和>50μmol/L时,HaCaT细胞的存活率在80%以下;而槲皮素在浓度为1 000μmol/L仍未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性。qPCR结果显示,上述4种化学物质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HaCaT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过氧化氢1.25 mmol/L作用4 h能引起HMOX1SPINK1等基因表达上调而1.25 mmol/L作用24 h时CCL5表达下调;姜黄素20μmol/L作用4 h能引起HMOX1ALB等基因表达上调以及GSR等基因表达下调;槲皮素500μmol/L作用4 h能引起ALBHMOX1等基因表达上调以及SEPP1等基因表达下调;叔丁基对苯二酚10μmol/L作用4 h能引起基因EPX、HMOX1等基因表达上调,而10μmol/L作用24 h时AOX1等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过氧化氢、槲皮素、姜黄素及叔丁基对苯二酚,这4种化学物质均可引起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发生改变,均能引起基因HMOX1表达上调,而且高浓度的化学物质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化高于低剂量,为抗氧化剂的添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严重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其传播隐匿,防控难度大。目前的结核病快速发现技术存在一定缺陷,亟需新的诊断技术。抗原检测技术具有适用广泛、操作简便、快速精确的优点,但尚未发现具有良好的稳定检测效果的靶标。另外,即使是针对同一抗原靶标,不同研究的检测效能差异也较大。因此,笔者对不同鉴定方法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