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对心梗晚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Q波性心梗后病情稳定,发病10~21天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者,依据是否接受成功PCI,分为成功PCI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急性期、术后2个月和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随访左室腔大小、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并观察6个月期间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心梗后2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室壁活动异常(VWMA)积分与急性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期和2个月时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均P>0.05).6个月时两组LVEF和VWMA积分与急性期和2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LVEDVI和LVESVI较急性期明显增大(P<0.01,P<0.05),且与成功PCI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6个月随访期间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19%,成功PCI组2%,但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后IRA延迟开通能明显减少心梗后晚期的左室重构,而对心梗后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不大.延迟PCI可能有利于减少心梗后远期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器官移植受者术后易于感染许多疫苗可预防疾病,存在预后不良的风险,甚至可因严重感染而威胁生命。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麻腮风)系列疫苗能有效降低器官移植受者术后的麻疹、腮腺炎和风疹发病率。此文综述了器官移植受者接种麻腮风系列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器官移植受者制定个性化麻腮风系列疫苗免疫接种程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例1 女性,75岁。反复劳累性心前区疼痛10年余。6年前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胸痛症状减轻。近半年来心前区疼痛症状明显加重,以至轻体力活动时有胸痛发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近半年来血压明显增高,增加降压药血压控制不理想。心绞痛发作时伴有血压明显增高,最高达210/110mmHg。体格检查:BP180/95mmHg,心率80次/分,律齐。腹部未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介绍一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血运重建术 (PCI)过程中处理冠脉内血栓的简单方法 ,并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病变及冠脉内血栓者。常规PTCA方法选择 7F指引导管 ,普通 0 0 14″冠脉导丝通过病变后 ,经导丝直接送入PercuSurge吸引导管至病变部位 ,反复抽吸至血栓消失 ,梗死部位恢复前向血流。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造影观察病变扩张结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并随访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心功能。结果  12例急性心梗造影显示冠脉内大量血栓者接受了上述治疗。血栓吸引后即刻血栓影消失者 8例 ,血栓明显减少 4例。 8例完全闭塞者中经血栓吸引后 7例血管直接开通 ,前向血流明显改善。支架术后前向血流TIMI 3级和TMP 3级者 9例。 3例血流稍减慢 ,TMP 2级。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梗及死亡等事件发生。出院前平均LVEF为 (6 4 1± 9 3) %。结论 经导管直接血栓吸出术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肺炎衣原体感染程度。方法采用间接显微免疫荧光法检测3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和73例健康献血员血清肺炎衣原体IgG和IgM滴度。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31.5%),两组急性感染率差别无显著性。结论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价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及其应用前景,指出应警惕儿科领域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因,致病微生物的变迁及抗生素的选择。方法:对1995年5月~2003年8月间住院的30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其主要的基础心脏病变。链球菌在致病微生物中依然居首位,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等其它菌种逐渐增多,且对青霉素耐药发生率高,为临床诊治造成困难。结论:对于IE患者应尽可能早期明确诊断,早期选用有效的抗生素。CNS在IE的致病微生物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夜间发作性心绞痛患者临床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病变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心绞痛发作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4例,按是否有夜间发作性心绞痛分为两组.A组:51例,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至少有一次夜间心绞痛发作;B组:53例,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无夜间心绞痛发作.结果:A组患者冠状动脉的严重狭窄(Ⅲ、Ⅳ级狭窄及完全闭塞),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夜间发作性心绞痛患者有更为严重的血管病变,宜积极行血运重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