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β受体阻滞剂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 临床收集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96例,随机分为卡维地络联合咪达普利组(A组)和卡维地络联合缬沙坦(B组),每组各48例.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于逆转左心室肥厚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LVEF)、心排出量(CO)、A峰/E峰比值(A/E比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络联用缬沙坦与联用咪达普利一样能显著逆转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并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脑部CT影像学表现,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搜集有机磷农药中毒性脑病患者12例,分析其脑部CT表现.结果: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患者急性期表现:(1)不同程度脑水肿,表现为皮层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脑沟、脑池、脑裂变浅;(2)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期表现为中毒性缺血缺氧性脑病,CT表现为脑室增大,脑沟裂增宽.轻、中度中毒组病例脑CT未见明显异常影像.结论:脑CT能够反应有机磷中毒患者急性期所致脑损害,并为临床及时治疗和预测病变严重程度提供准确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患者处于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状态,神经体液因子扮演着重要角色。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的浓度升高,结果使全身动脉压升高,左室后负荷增加,引起心脏和血管重构,使左室心肌肥厚及胶原过度沉积,心肌质量增加,导致心脏微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灌注压升高,最终引起冠脉血流储备下降[1]。因此,治疗高血压防止心肌重塑是当前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研究将对卡维地络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成骨肿瘤,病变中央为瘤巢,通常小于1 cm,主要由骨样组织构成,瘤巢周围是致密的成熟反应骨,Jaff在1935年首次报道[1],现将我院经病例证实的骨样骨瘤患者23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搜集我院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病例2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15~45岁,平均22岁,病程4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均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卡维地络与咪达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3组。卡维地络单药治疗组与咪达普利单药治疗组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组各36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口服卡维地络和(或)咪达普利,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分别优于卡维地络单药治疗组(83.2%),咪达普利单药治疗组(80.3%),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络与咪达普利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可同时减轻心脏后负荷,延缓心室重构,对伴有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6.
<正>脾脏是主要的外周免疫器官,位于左上腹部,脾的大小可随年龄、体型、营养状况不同而不同,一般成人脾脏平均长度为12cm,宽7cm,厚4cm,以往文献[1]认为,脾脏恶性肿瘤属少见疾病,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脾脏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笔者分析了15例经病理证实的脾脏恶性肿瘤CT影像资料,认为螺旋CT是脾脏恶性肿瘤检查和诊断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脉养心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脉养心丸,4周为一疗程。比较临床疗效、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6 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6MWD均明显较优(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通脉养心丸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提高运动耐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基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图像探讨髂总动脉分叉角大小与其附近斑块形成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影像科行下肢动脉CTA检查或腹部CT增强扫描的1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范围。在原始轴位CT图像基础上进行冠状位多平面重建,测量髂总动脉分叉角并诊断分叉附近有无斑块形成,记录有斑块及无斑块患者的右侧髂总动脉、左侧髂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的分叉角度。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侧髂总动脉无斑块者平均夹角[(13.78±6.08)°]小于有斑块者[(24.01±7.47)°],角度大小与斑块形成之间有相关性(P<0.05);左侧髂总动脉无斑块者平均夹角[(12.85±6.45)°]小于有斑块者[(27.65±10.81)°],角度大小与斑块形成之间有相关性(P<0.05);双侧髂总动脉均无斑块者平均夹角[(26.58±9.28)°]小于均有斑块者[(48.37±15.72)°],角度大小与斑块形成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无论有无斑块,受检者的左侧髂总动脉平均夹角与右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髂总动脉分叉角大小与分叉附近斑块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角度越大斑块越易形成,而左侧与右侧髂总动脉分叉角大小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要点,提高与其他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与增强后的表现。结果共检出36个病灶,28例为单发病灶,4例2个病灶。CT平扫病灶均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的均匀强化,其中19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病灶呈等密度;17个病灶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CT正确诊断28例,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对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可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可明显提高与血管丰富的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