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探讨邳州市灭疟后期疟疾残存病例的发病因素。方法按1:1匹配,对50例疟疾确诊病例和50例对照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预先设计的问卷收集人口学信息、疟疾知识、使用蚊帐、输血史和流动史等信息。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防蚊设施、使用蚊帐、露宿习惯、输血史、外出疟区史、家人发热等6个因素与疟疾发病有显著关系(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本市疟疾残存病例的发病因素有使用蚊帐、露宿习惯、输血史、外出疟史、家人发热5个方面,其比值比分别为0. 41、3.67、1.21、1.13、1.43。结论疟疾控制措施应重氖放在献血人员和流动人口管理、发热病人血检及野外住宿人员的个人防护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邳州市2001—2006年气象资料与疟疾发病的情况,探讨气候因素对疟疾发病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为实施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邳州市2001—2006年疟疾发病资料及同期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蒸发量、总云量、日照时间、低云量等气象资料,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疟疾疫情与各气候因素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001~2006年邳州市疟疾发病率(Y)与同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蒸发量、总云量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与日照时间、低云量无关,各气候因子之间相关关系显著。回归方程为Y=-0.479+0.007X1+0.75X2,(X1、X2分别代表最低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结论气候因素影响着疟疾发病率变化,尤其是月平均最低温度和湿度,从而成为影响疟疾发病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3.
邳州市疟疾基本消除后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邳州市1991~2006年疟疾发病169例,平均年发病率本地居民0.54/10万,外来人口达12.50/10万,发病集中在每年7~9月份;患病年龄主要为15~39岁,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民工、经商者为多。流动人口增加。输入病例增多是疟疾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邳州市2001~2006年气象资料与疟疾发病的情况,探讨气候因素对疟疾发病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为实施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邳州市2001~2006年疟疾发病资料及同期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蒸发量、总云量、日照时间、低云量等气象资料,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疟疾疫情与各气候因素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001~2006年邳州市疟疾发病率(Y)与同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蒸发量、总云量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与日照时间、低云量无关,各气候因子之间相关关系显著。回归方程为Y=-0.479+0.007X1+0.75X2(,X1、X2分别代表最低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结论气候因素影响着疟疾发病率变化,尤其是月平均最低温度和湿度,从而成为影响疟疾发病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流行趋势和防治效果,探讨防治对策,为制定今后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疫情动态分析,研究疟疾疫情变化与防治措施的关系。结果邳州市2000~2010年疟疾发病呈不稳定状态,年发病率0.52/10万~2.21/10万;2002年起疟疾发病率逐年上升,2007年达高峰,疟疾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7~10月疟疾病例数占81.09%;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最多的职业是农民,占53.73%;2000—2010年治疗疟疾现症病人1813人次,休止期治疗5569人次,发热病人血检191480人次。结论通过实施疟疾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及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以后,遏制疟疾流行,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邳州市灭疟后期疟疾残存病例分布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预先设计的问卷收集人口学信息、疟疾知识、蚊帐使用、输血史和流动史等信息。结果共调查50例患者和50名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法分析了35个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6个因素与疟疾发病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5个独立的因素,露宿、输血史、外出疟区史和家人发热史是疟疾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疟疾控制措施应重点放在献血人员和流动人口管理、发热病例血检及野外住宿人员的个人防护上。  相似文献   
7.
邳州市是以中华按蚊为惟一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1960、1971年曾发生2次暴发流行,发病率分别高达53.12%和42.37%。1990年发病率已降至1/万以下。之后每年疟疾发病一直处于散发状态,但时有局部暴发点出现。为探讨该市疟疾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对全市2000-2006年发生的128例疟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气候水文因素对疟疾发病率的影响,为制定疟疾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0年邳州市疟疾疫情资料和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平均湿度、年日照、年蒸发量、年总云量、年低云量等气候水文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种气候水文因素与疟疾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01~2010年邳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01例,逐年发病率分别为0.524/10万、0.521/10万、1.089/10万、1.898/10万、1.747/10万、2.091/10万、2.213/10万、0.957/10万、0.53/10万和0.872/10万.总云最与疟疾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P=0.038),平均湿度与年日照呈显著负相关(r=-0.731,P=0.016),年总云量与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0.745,P=0.013).结论 气候水文因素影响疟疾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邳州市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探讨疟疾监测对象。方法对邳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疟疾监测结果做发热病人血检情况,疟疾病例分类、地区分布、性别与年龄分布、发病时间分布、发病与感染来源、疫点周围人群调查等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邳州市12年累计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12.19万(168/137853o其中按诊断原因: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简称二热病人)者血检阳性率64.14%(162/251),占总阳性数96.43%(162/168);发热原因不明者血检阳性率为0.0044%(6/137602),占总阳性数3.57%(6/168)。按血检人群来源分:血检当地发热病人116396人次,病灶点居民560人次,外出回归人群16614人次,外来人群4283人次,4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11%、0.36%、0.21%和0.05%;病人发病分布散在,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77.98%(131/168),输入性病例占22.02%(37/168)。以5—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邳州市疟疾发病率低,疫情稳定。以本地病例为主的呈点状分布的流行特点。因此,在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的基本消灭地区,经过一段时间巩固后,疟疾监测对象可以为二热病人和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我市医疗单位内微生物污染情况,我们于1997年、1998年分别对全市4所市直医院和35所乡镇卫生院的消毒状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 1997年8~10月和1998年8~10月分别对全市4所市直医院及35所乡镇卫生院进行紫外线灯强度、室内空气、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表面、环境物体表面、高压蒸汽灭菌器、医疗器械残留血8项内容的监测结果。1.2 方法 依据《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