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颅降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头颅降温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头颅降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头颅降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7、21、9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比较两组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7天后头顶降温组CS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头颅降温治疗可以促进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0岁.主因"间断上腹痛10年,急性发作2 d"于2004年7月14日入院.患者十余年来多次于大量饮酒后出现突发上腹痛,多次住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2 d前,饮白酒300 g后,突发上腹痛,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未吐,无畏寒发热.遂来我院急诊就诊,查血淀粉酶46 U/L,尿淀粉酶851 U/L.血常规:WBC 13.1×109/L,淋巴 0.16,中性0.81, Hb 164 g/L.腹部CT检查提示胰腺增粗,以体尾部为显著,边界略模糊,胰腺实质内可见散在点条状略高密度影.肝脾未见异常.腹腔内未见积液.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2年10月以来对181例化疗患者的静脉部位皮肤贴敷麝香追风膏预防化疗引起的静脉炎,并与单纯应用硫酸镁湿敷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白蛋白加胰岛素湿敷治疗大面积深度压疮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2003~2006年6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压疮采用局部应用白蛋白加胰岛素湿敷,使局部皮肤抵抗力增强,促进了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炎症的消退,使压疮治愈时间缩短,且操作简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微创术粉碎血肿引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在脑血管病中居首位[1],他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我科自2003年3月—2006年12月共采用微创术粉碎血肿引流治疗脑出血患者62例,因其创伤小,操作简单,不受年龄及血肿深浅和内环境改变等  相似文献   
6.
7.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引起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但目前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仍不清楚。磷酸肌醇 3激酶 -蛋白激酶 B(PI3K/AKT)是常见的信号通路之一,P1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可参与细胞的增殖、存活、蛋白质合成和葡萄糖代谢等生物过程。研究表明 PI3K/AKT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 PI3K/AKT信号通路的组成、BPH相关因素与 PI3K/AKT通路的关系、通过抑制 PI3K/AKT治疗 BPH的药物共 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 PI3K/AKT通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它不仅部分反映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影响医院的声誉,还给病人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收到了较好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浅谈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桂凤  钱爱珍 《医学文选》2000,19(1):119-119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医院感染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它不仅部分反映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 ,影响医院的声誉 ,还给病人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 ,我院自 1995年以来 ,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现介绍如下。1 加强管理 提高认识1.1 健全管理体系 母系统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子系统为医院感染科、质控领导小组 ,手术室由一位高年资的主管护师担任兼职监测员。1.2 调动群体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积极性 统一思想 ,强化全科职工的院感意识 ,加强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长期强化控制血糖对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 将2002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糖组(24例)和标准降糖组(25例),进行为期5年的分组血糖管理,强化降糖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为≤6.5%,标准降糖组进行一般降糖治疗,HbA1 c控制目标为≤7.0%.由同一位眼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并做眼底照相,评估有无新发DR(微动脉瘤、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在分组血糖控制5年后,两组再进行开放式血糖控制2年.之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眼底照相,分析比较长期强化与标准血糖控制对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后续作用.结果 ①分组血糖控制中,强化降糖组的HbA1c水平从第2年开始明显低于标准降糖组[(6.3±0.6)%与(7.1±2.0)%,t=2.09,P<0.05],并一直维持了4年.②分组血糖控制5年间,强化降糖组无新发眼底出血和糖尿病性失明;发生微动脉瘤、黄斑水肿的例次数较标准降糖组少(分别为5例次比10例次,1例次比3例次),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及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的例次数较标准降糖组明显减少(分别为4例次比23例次,15例次比25例次,Z=-4.459,P<0.05).③开放式血糖控制后半年,强化降糖组患者血糖水平上升达到与原标准降糖组相似的水平[HbA1c分别为(7.2±1.1)%比(7.3±1.3)%,=0.25,P=0.806],并维持到末次随访时(2009年11月).④开放式血糖控制2年期间,两组均无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的发生.强化降糖组新发微动脉瘤、眼底出血、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较标准降糖组明显减少(3例次比14例次,1例次比7例次,2例次比4例次,3例次比11例次,合计9例次比36例次,x2=4.719,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5年严格强化血糖控制,对降低DR发生风险的“后遗效应”可持续到开放式血糖控制后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