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痛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医院急诊室几乎每天都有因胸痛而就诊的患者.常见的胸痛有以下几种病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我国人群中既往无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糖代谢和胰岛素释放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2月—2005年12月住院的既往无2型糖尿病病史且即刻血糖<7mmol/L的154例ACS病人,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者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者69例。住院7d以后给病人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所选病人即刻血糖平均为6.24mmol/L,在这些病人中,糖耐量减低(IGT)者为61例(39.6%),糖尿病(DM)者为29例(18.8%)。结论在中国既往无DM的ACS病人中IGT和DM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糖代谢异常与AC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血浆胰岛素水平的测定在这些病人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同型半胱氨酸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及乳酸脱氢酶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的变化,并用试剂盒检测原花青素对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丙二醛浓度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结果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细胞48 h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升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与丙二醛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而预先给予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素处理细胞1 h,可提高细胞存活率,并可有效抑制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与丙二醛含量的升高,维持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原花青素还显著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的磷酸化。用特异性抑制剂分析证实,同型半胱氨酸介导的细胞毒性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所依赖的。结论原花青素能抑制同型半胱氨酸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其细胞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维持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最终阻断活性氧激活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 对我院 2 0 0 3年 8月— 2 0 0 4年 3月间收治的 93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心功能及不良临床事件的比较分析。结果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使梗死相关动脉 (IRA)再通 ,改善心功能及降低不良临床事件方面均优于静脉溶栓治疗。结论 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项最有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方法 ,并发症少 ,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急重症,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如未能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其后果是灾难性的。报统计,AD的发病率每年可高达(10-29)/100万人.24h生存率仅40%,1周生存率为25%,3个月生存率仅10%。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预后更差。掌握AD临床特征,了解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特点,可提高确诊率,进而为病人提供进一步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抬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02例STEMI急诊PCI病人分为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小于50%组(A组)与大于50%组(B组),分析STEMI急诊PCI后2h内ST段抬高的最高导联的ST段下降幅度的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年龄较大、前壁心肌梗死较多、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较多、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较高、PCI术后院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较多(P<0.05)。结论对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的分析是一项相对简单、可行性较好的心肌组织水平的再灌注评估指标,入院Killip分级≥Ⅱ级、前壁心肌梗死是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小于50%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裴野  薛伟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52-653
心房颤动(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也多见于冠心病患者。AF的治疗目标是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栓塞。但对于冠心病合并AF的治疗,是注重于冠心病本身的治疗,还是主要针对AF本身的治疗?本文于2004年3月-2006年5月通过对冠心病合并持续性AF患者,在给以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上长期口服长链3-酮酰辅酶A硫解酶(3-KAT)抑制剂曲美他嗪,旨在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持续件AF的干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常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有重要意义。UAP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聚集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斑快活动、非完全性堵塞血栓的形成在UAP的发生中最常见。在UAP的患者中大部分合并高脂血症。丹红注射液主要由丹参和红花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本研究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3月至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  相似文献   
10.
低肾糖阈糖尿病2例太原市中心医院(030009)薛伟珍,赵全娥韩素媛太原市南郊区人民医院李汉武例1,女,45岁,“三多”病史2年,右下肢麻木3月。体检:Bp20/12kPa,体重指数26,余无异常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正常。TC6.08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