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索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分系统,并初步评价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5—2017年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67例外科术后病理证实为黏膜下深部浸润(距黏膜肌层≥200 μm)的表浅食管鳞癌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选取P<0.1的自变量建立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并对自变量赋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的临界值对267例病例进行风险分组,淋巴结转移率行多组间对比分析。 结果 267例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者中,71例(26.59%)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为中度或低度(P=0.015,OR=2.802,95%CI:1.225~6.409)、血管侵犯(P=0.043,OR=3.450,95%CI:1.040~11.445)、淋巴管侵犯(P<0.001,OR=36.985,95%CI:13.699~99.856)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黏膜肌层增生异常不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81,OR=2.005,95%CI:0.918~4.380),但P<0.1。根据上述4个因素建立评分系统,黏膜肌层增生异常赋1分、分化程度为中度或低度赋1分、血管侵犯赋2分、淋巴管侵犯赋5分,ROC曲线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界点为评分>2分,将267例病例分为低危组(评分0~1分,n=143)、中危组(评分2~5分,n=79)和高危组(评分6~9分,n=45),3组间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12,P<0.001),且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3组淋巴结转移率具有线性上升趋势(χ2=109.298,P<0.001)。 结论 中度和低度分化、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为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3个因素结合黏膜肌层增生异常构建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系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个体化指导临床决策,对术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多尺度熵在心率变异信号复杂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样本熵基础上提出的多尺度熵的概念、性质与应用,给出了一种计算多尺度熵的算法,并且通过实际算例说明了多尺度熵在表征信号复杂性方面的能力及其在心率变异信号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4.
单用或综合应用手术切除、放射、化学治疗,可长期控制非转移性肿瘤的局部病灶,但遇不能手术切除又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的某些肿瘤,则需开展另外途径来控制病灶。中子等高能直线传导粒子可使染色体双丝条产生不可逆性破裂,杀伤细胞而不依赖其细胞周期、生化环境和治疗时间。除神经胶质瘤外,中子放射对低能直线放射(如电子、X线、伽马线)不敏感肿瘤可起效应,作者观察了在Fermilab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5.
探讨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肽(NPY)与老年人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提高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30例55岁以上老人进行血浆ET、CGRP和NPY的测定,并与50例健康青年人做对照。结果老年组ET升高,CGRP、NPY降低(P<0.05~0.01)。结论ET升高,CGRP、NPY降低表明老年人心血管分泌及调节功能失调,提示该改变可能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作者比较了弗吉尼亚医学中心第一阶段1946~1962年和第二阶段1963~1982年脾切除治疗各种血液病的结果.(一)适应证:共494例,计第一阶段94例(每年5.5例),第二阶段400例(每年20例),但自1974年以来每年脾切除病例逐见减少,可能与恶性淋巴瘤定级探查手术减少有关.各种病种例数的变异见表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2008年起,用自拟疏肝煎加味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慢性乙肝门诊患者78例,均排除其他因素诱发的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乏力、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小便黄赤等,有的出现胁下胀满疼痛,食后作胀,严重者出现腹水、腹部坚满,胁腹刺痛,面色苍黄、唇色暗紫等表现。其中男51例,女27例,平均50岁,病程1~18年。临床检查乙肝表面抗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以来,我科运用三金石韦散加味治疗泌尿系结石6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7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进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对照组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采用12h数字评分法分析两组疼痛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前3d腹腔引流量更低,观察组手术结束后初次排气用时、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用时、住院时长更短,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2h白细胞计数,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疗效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消脂利肝方治疗NAFLD患者临床疗效和肿瘤坏死因子α、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消脂利肝方组和西医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西医对照组给予易善复治疗,消脂利肝方组给予消脂利肝方联合易善复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均检测ALT、AST、TBIL、TC、TG、HDL-C、LDL-C、FFA、TNF-α、FINS,计算HOMA-IR,肝脏超声检查,评定临床疗效和各观察指标。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消脂利肝方组有效率为86.11%;西医对照组有效率为63.89%,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肝功能、血脂比较:治疗前后ALT、AST、TBIL、TC、TG、HDL-C、LDL-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ALT、AST、TC、TG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FFA、TNF-α和HOMA-IR的比较:治疗前后FFA、TNF-α、HOMA-IR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FFA、TNF-α、HOMA-IR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脂利肝方组治疗NAFLD较西医对照组疗效明显,并降低TNF-α和HOMA-IR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