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是运用输注泵,以血浆药物浓度为目标,通过调节给药速率,维持血浆药物浓度稳定,以满足手术进程中对麻醉深度的不同要求。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TCI,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苏醒时间,并与传统的分次给药方法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和美学效果的稳定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CAD/CAM技术,对20例前牙要求美学修复的患者,共44颗前牙进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修复后定期随访2年,通过观察患者对全瓷冠颜色的满意程度,全瓷冠颜色的口内适应情况,颜色的改变情况及牙龈组织的健康状况等,来综合评价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氧化锆的比色效果在口内的适应性较好,自然美观;两年内患者对其美学效果的评价一致,满意程度高;两年随访观察中只有2例吸烟的男性患者发生颜色改变,其余患者颜色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牙龈健康状况良好。结论:氧化锆全瓷冠的前牙美学修复效果良好且稳定,患者满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安氏I类错牙合患者中,采用种植体支抗结合片段弓技术,矫治成人下颌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2例成人患者,将24枚微型种植体植于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骨内,Ni-Ti螺旋弹簧拉长后分别连接于种植体与下颌侧切牙远中的牵引钩,来内收下前牙关闭间隙。测量下颌中切牙的颊舌向的位置变化、压低量、近远中倾斜度以及移动的速度,并通过治疗前后的X线片对比以观察切牙牙根有无吸收,牙周膜腔的变化情况。通过测量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来衡量支抗强弱。结果:下颌中切牙向舌侧移动1.6mm,舌侧倾斜4.5°,平均压低0.5mm,无近远中倾斜,疗程3.2个月,平均向舌侧移动速度0.67mm/月;切牙牙根没有吸收,牙周膜腔宽度没有改变。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没有改变。结论:所有下颌牙列的拥挤得到了解除,下颌磨牙位置没有改变,后牙咬合关系无变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代数人牙周膜细胞成骨特征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培养代数牙周膜细胞的成骨细胞表型特征的影响。方法:利用4、6、8、10代细胞进行以形态学、细胞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以及矿化能力和面积的观察。结果:在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细胞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矿化能力方面,第4、6、8、10代无明显差别;10代以后的细胞各方面指标减弱,提示细胞进入衰老期。结论:利用10代以内牙周膜细胞进行实验或移植其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安氏I类错(牙合)患者中,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与口内前牙作支抗近移下颌磨牙进行比较,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方法:将24例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近移下颌磨牙。测量下颌第二磨牙在移动速度和近远中方向、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以衡量磨牙的位置改变,并通过下颌中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支抗强弱。结果:种植体作支抗组下颌第二磨牙平均近中移动8.5mm,疗程10.4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82mm/月,磨牙长轴向近中倾斜2.5°,磨牙垂直向压低0.28mm,下颌中切牙位置无改变。对照组下颌第二磨牙平均近中移动7.8mm,疗程10.2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76mm/月,磨牙长轴向近中倾斜角度7.5°,磨牙垂直向压低0.06mm,下颌中切牙发生舌向倾斜9.5°。下颌中切牙切端向舌侧移动了3.0mm。结论:两种方法比较,种植体的支抗更强,未见前牙支抗丧失。二者磨牙的移动方式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患者中,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下颌磨牙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2例成人患者,将24枚微型种植体植于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的颊侧牙槽骨内,Ni-Ti螺旋弹簧拉长后分别连接于下颌第一磨牙带环颊侧,来压低下颌第一磨牙。测量磨牙的压低量、颊舌向的位置变化、近远中倾斜度以及磨牙移动的速度,并通过治疗前后的X线片对比以观察磨牙牙根有无吸收,牙周膜腔的变化情况。通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中切牙的位置变化来衡量支抗强弱。结果下颌第一磨牙平均压低3.5mm,疗程5.2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7mm/月;磨牙牙冠近颊尖、远颊尖分别颊向移动1.2mm、1.3mm。磨牙牙根没有吸收,牙周膜腔宽度没有改变。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中切牙的位置没有改变。结论所有下颌磨牙均被压低到了恰当的位置,为对颌牙的修复治疗提供了足够的间隙。同时该方法临床操作简单易行,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湿润暴露疗法(MEBT/MEBO)结合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65例75条肢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行股浅静脉瓣窦壁环包术,同时创面使用湿润烧伤膏(MEBO)换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全部消失,下肢慢性溃疡最短愈合时间为16天,最长时间为72天.结论:湿润暴露疗法(MEBT/MEBO)结合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术治疗下肢溃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正畸治疗中,移动下颌磨牙需要强大的支抗控制,这也成为临床正畸所遇到的一个难题.目的: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观察近移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下颌磨牙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5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成人患者,将24枚微型种植体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颊侧牙槽骨内,Ni-Ti螺旋弹簧拉长后置于下颌第二磨牙与微型种植体之间,拉磨牙近中移动.通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在近远中方向、垂直向的位置变化,以衡量磨牙的位置改变.并通过下颌中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支抗强弱.结果与结论:疗程10.4个月,下颌第二磨牙平均移动速度为0.8 mm/月;平均近中移动8.5 mm,垂直向没有变化;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2.5°,下颌中切牙位置无改变.提示所有下颌第二磨牙均被近移到了恰当的位置,未见前牙支抗丧失.种植体作为支抗在拉下颌磨牙近移的过程中,发挥了强支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放射科设计的C型臂X线与激光定位下,顺利取出体内金属异物8例,现报告定位方法。1仪器结构和操作方法在C型臂机遗线器内安置一教学用激光指示器和一反光镜片。调节镜片角度,使激光束与X线方向一致,中心重合(附图),此时取下遮线器出口的小金属环,挪动C型臂,使阳性异物的X线成影位于金属环投影的中央,激光束即可明确指示异物所在方向。术前利用C型臂X线透视定位,术中接通激光指示器,异物方位一目了然。2讨论当异物进入人体后,通常伤口明显易见,但异物位置却很深,甚至远离伤.O数厘米。普通互线机只能显示出平面的异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与传统支抗相比,微种植体支抗体积较小且相对价格低廉、操作简便,能够解决更多疑难病例,但却仍然存在一定的失败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微种植体结构设计、骨质量、植体材料、正畸力载荷以及植入角度的有限元研究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这些因素对于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为微种植体支抗能够更加高效的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