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者左室功能及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对30例健康人(A组)和72例CHF者(B组)的QTcd进行比较;B组随机分为标准化治疗组(B1组)37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标准化治疗+阿托伐他汀)(B2组)35例,测定入组前及治疗8w后的QTc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B组QTcd较A组明显延长;与入组治疗前相比,B1组和B2组均有QTcd降低,LVEF增加,差异有显著性;与B1组相比,B2组降低QTcd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两组LVEF增加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标准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CHF者的QTcd,从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致死的可能,对左室功能的影响与标准化治疗类似。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2岁,因突然意识丧失15分钟于1997年4月11日入院。两年来有类似发作两次,每次均需同步电复律方能恢复窦律,10年前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体检:血压测不到,心率230次/分、律不规则、心音极弱。心脏超声示石室增大,前后径48mm,上下径80mm。心电图示快速且宽大畸形之QRS波,VI呈LBBB型,频率约23O次/分,部分图形及频率已接近室扑,诊断:室扑样室性心动过速。入院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鉴于其血流动力学影响严重,各种药物无效,需电复律方能转为窦律;且有心肌病,无法进行消融,故决定植入M…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26例确诊为STEMI患者分为金属裸支架(BMS)组(n=98)和SES组(n=128),分别植入BMS和SES,对比观察术后30 d内及30 d~1年两组主要心脏事件(MACE)[心脏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TVR)]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30 d内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组相比,术后30 d~1年SES组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分别为5.7%和14.9%,P<0.01),主要与TVR显著降低有关(分别为3.3%和11.7%,P<0.01);两组间再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为0.8%和1.1%)及心脏性死亡(分别为1.6%和2.1%)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TEMI患者采用SES治疗1年内疗效明显优于BMS,两者安全性相似;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的疗效及方法学。方法2000至2005年的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48.5岁(43.5-69岁);均为频繁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有频发的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及其触发的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或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常规检查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因,心脏超声及螺旋CT未发现左心房血栓、心脏超声左心房<40 mm,术前按常规服用华法令、低分子肝素。常规放置CS、HIS(RVA、HRA),房间隔穿刺,放置LASSO及大头消融电极;肺静脉造影, LASSO按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顺序逐一标测,以冷盐水灌注电极逐一消融、隔离肺静脉;肺静脉电隔离成功术中标准:①窦律和心房起搏时肺静脉电位消失或虽可记录到或快或慢的电活动,但这种电活动与肺静脉无关;②观察30 min或以上,肺静脉向心房的电传导未恢复。术后常规服用胺碘酮1-3个月。结果3例患者观察3个月-4年无复发,3例患者胺碘酮0.2-0.4/d口服可控制发作,1例无效。讨论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能达到预防房颤复发的目的,但方法学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静脉使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9例房颤患者(阵发性29例,持续性10例但病程不超过半年),男30例,女9例,平均年龄(52±11)岁。其中冠心病17例,高血压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肺源性心脏病3例,孤立性房颤2例,心功能Ⅰ-Ⅲ级。随机分为胺碘酮组(20例)和普罗帕酮组(19例)。胺碘酮组:150 mg稀释于100 mL0.9%氯化钠溶液中,15-20 min内快速静脉滴入,然后500-1000μg/min维持点滴:普罗帕酮组:70 mg稀释于20 mL的5%葡萄糖液中静脉推注,心律转复后立即停药,如无效,30- 60 min后可重复使用。结果胺碘酮组有效率:4 h内转复为窦律2例(10%),24 h内转复为窦律8例(40%),48 h内转复为窦律5例(25%),总转复成功率为75%。普罗帕酮组有效率:4 h内转复为窦律4例(21%),24 h内转复为窦律8例(42%),48 h内转复为窦律4例(21%),总转复成功率为84%。不良反应:胺碘酮组窦缓和房室传导阻滞2例,静脉炎2例;普罗帕酮组窦性停搏1例,低血压2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胺碘酮对心功能抑制作用较弱,减慢心率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小,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相对安全,与口服制剂胺碘酮转复房颤的较高成功率比较,其转复成功率相对较低,另外静脉应用胺碘酮较易出现静脉炎。比较而言,静脉普罗帕酮转复房颤成功率相对高些,但对心脏抑制作用相对较强,易出现窦性停搏、房室阻滞、低血压等,因此对心衰患者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维拉帕米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再流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治疗手段.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PCI、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可挽救濒危的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老年糖尿病人属冠心病高危人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出现于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高,预后差.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Ⅱ-DM和62例非糖尿病(NDM)并发ACS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内皮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及内皮功能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关系。方法:以二维超声测定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硬化斑块指数(Plaque index,PI)作为衡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测定肱动脉内径作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指标。ACS组56例,对照组26例。结果:ACS组的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PI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0.01)。ACS组与对照组相比,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P<0.001),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存在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球结膜微循环定量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循环图像计算机处理系统,对高血症病人及正常人各30例作了球结膜微循环检查。指标:管径(A_1~A_4,V_1~V_4——田氏生血管分级法)、单根血管流速、流量、微血管灌流百分比。治疗前,病人组所有指标均低于正常(P<0.05),且A_1、A_2管径与肱动脉舒张压(DP)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0.86,n=30,P<0.05);回归方程:A_1=18.30、A_2=29.87-0.10DP。治疗后,尽管流速减慢,但流量无变化;而其余指标则均明显增加(P=<0.05)。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高血压微循环障碍的重要特征为微血管痉挛、狭窄、微血管网开放度减少和血流状态恶化;而降压治疗则可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牛加权积分法.对正常及高血压病人各30例作了球结膜微循环检查;并同时测定微血管灌流百分比。结果:1.病人组总积分、形态积分、流态积分高于正常.而周围状态积分则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2,灌流百分比低于正常。3.灌流百分比与形态、总积分值显著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可表现为明显的微循环障碍.而上述指标则是衡量微循环病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