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内科学   10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酚氧化酶(phenol oxidase,PO)在日本血吸虫成虫的组织学分布.方法酚氧化酶组化方法:将42 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活成虫置含25 mmol/L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37℃孵育30 min后,转移虫体至载玻片上,吸去虫体表面液体,将其中一部分虫体置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经上述过程处理后,在另一部分虫体上滴加2滴含0.05%戊巴比妥钠的PBS溶液,然后置Leica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结果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仅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呈现棕褐色显色反应;雌虫卵巢和雄虫均未发现酚氧化酶活性.然而,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酚氧化酶除主要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呈现强荧光外,还少量分布于雄虫体壁表层,呈现弱荧光反应.结论不仅日本血吸虫雌虫含有酚氧化酶活性,而且雄虫也含酚氧化酶活性,只不过其含量少、活性低.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能更灵敏地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活性,更适用于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织学定位.  相似文献   
2.
3.
早已发现,镰状细胞特质者对严重疟疾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某些试验表明,镰状细胞特质对孕妇并无作用。本研究旨在探明镰状细胞特质,经产状态,疟疾对孕妇贫血的影响。作者选择两组病例,第1组为424例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赞比亚孕妇;第2组为155例分娩的妇女,其中107例来自第1组。按产次分为初产妇与经产妇。所有病例均记录生育史,进行镰状细胞定性试验,确定Hb值,血检疟原虫。静脉采血5ml,置于盛有0.1 ml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塑料瓶内,充分混合24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弓形虫感染巨噬细胞过程中花生四烯酸 (AA)及前列腺素E2 (PGE2 )的产生及其相关的细胞内信号调节途径。 方法 构建刚地弓形虫 小鼠巨噬细胞侵染模型 ,应用气相色谱、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检测钙离子调节剂乙二醇双 ( 2-氨基乙醚 )四乙酸 (EG-TA)、钙离子螯合剂 (BAPTA/AM )、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 (TFP)及蛋白激酶C (PKC)抑制剂 1-( 5-磺酰基 ) 异喹啉-2-甲基-哌嗪盐酸盐 (H7)对弓形虫诱导的AA、PGE2 含量及促细胞分裂剂诱导性环加氧酶-2 (COX-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 EGTA、BAPTA/AM及TFP均可抑制弓形虫诱导的巨噬细胞AA和PGE2 合成 ;PKC抑制剂H7可明显抑制弓形虫和脂多糖 (LPS)诱导的巨噬细胞PGE2 合成 ,并伴随着COX-2mRNA和蛋白质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减少。 结论 弓形虫侵染巨噬细胞过程可能通过钙信号转导途径调节COX-2底物AA的含量和PKC依赖的COX-2代谢途径调节PGE2 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型灭螺药物氯代水杨胺(LDS)对湖北钉螺组织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了解其灭螺机理。方法:实验组用浓度为0.1g/L的LDS浸杀法处理湖北钉螺3h、6h、12h、24h后,解剖钉螺获取软体;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分别用曝气水和浓度为0.1g/L的氯硝柳胺(WPN)对湖北钉螺进行相同处理后,检测各组钉螺软件组织匀浆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延胡索酸酶活性;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乙酰胆碱酯酶(AchE)、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一氧化氮合酶(NOS)、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葡萄糖-6-磷酸酶(G-6-PD)、酚氧化酶(PO)活性。结果:LDS处理24h后,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的酶是延胡索酸酶、SDH、ATPase、AchE、AKP和PO;活性减弱的酶是CCo、G-6-PD、NOS;活性增强的酶为LDH、ACP。LDS作用3h、6h、12h、24h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的酶为GPT、GOT、SOD。结论:LDS对湖北钉螺大部分酶活性的影响与WPN基本一致,但对部分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与WPN有所差别,如CCo、G-6-PD、NOS、LDH、ACP、SOD。  相似文献   
6.
肝基质鼠尾胶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AKP和ACP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肝基质、鼠尾胶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筛选适合日本血吸虫细胞培养的基质。方法 将虫龄28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预先铺敷有肝基质和鼠尾胶的小盖玻片上常规培养,未铺敷基质者作对照。运用酶细胞化学方法,分别于培养5、14、21、35d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进行AKP和ACP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含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铺敷的基质不同,培养细胞的AKP和ACP活性不同。AKP、ACP着色深浅均按对照组、鼠尾胶组、肝基质组依次加深。定量分析显示,培养14d内,肝基质组与鼠尾胶组细胞AK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肝基质组P<0.01;鼠尾胶组P<0.05);两基质组培养细胞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培养21d后,肝基质组细胞AKP活性分别高于鼠尾胶组和对照组(P<0.01);后两者培养细胞之间的AKP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培养5d细胞的ACP活性,肝基质组与鼠尾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基质组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养14d后,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肝基质组培养细胞ACP活性最强,鼠尾胶组次之,对照组最弱。结论 肝基质较为适合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存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全省血吸虫病不同亚型流行区病情动态,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行政村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1989、1995、2001三个年度分别对人、畜进行血吸虫粪检查病,用EXCELL建立数据库,SAS统计分析。结果 3次抽样调查中,不同亚型流行区人群和耕牛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病人和人群感染度(EPG)均呈上升趋势。洲滩、垸内地区居民感染率和EPG男性高于女性,但丘陵地区女性高于男性;各亚型流行区30-岁以上的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和EPG较高。2001年洲滩、丘陵地区人群感染率和EPG最高的职业是农民,垸内地区是渔民。结论 3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全省人群和耕牛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同亚型流行区的病人和人群EPG均呈上升趋势。因此,防治工作需针对不同亚型地区的流行特点,因地制宜,加大力度。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 (ECM)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琥珀酸脱氢酶 (SDH)和乳酸脱氢酶 (L DH)代谢活力的影响 ,筛选适合培养细胞存活、生长的生物基质。 方法 将虫龄 2 1d的日本血吸虫细胞接种于预先涂有肝、肺、鼠尾胶等不同生物基质的小盖玻片上常规培养 ,运用酶细胞化学方法 ,在培养第 3d进行 SDH染色 ,第 7d作 L DH染色 ,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含量 ,并作统计分析。 结果 不同 ECM培养的细胞 ,其 SDH、 L DH活性不同 ,着色颗粒颜色按对照组、鼠尾胶组、肺基质组、肝基质组依次加深。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肝、肺基质组培养细胞 SDH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 .0 1) ,而鼠尾胶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 .0 5 )。各基质组培养细胞的 L DH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P<0 .0 1) ;各基质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肝基质组培养细胞内两种酶含量最高。 结论 肝基质最适合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存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天然蛋白抗原诱导免疫对病鼠肝脏的病理变化.方法将42 d活成虫置于含0.05%戊巴比妥钠的RPMI 1640培养基中孵育8 h后洗净,匀浆,超声粉碎、低温高速离心,将含酚氧化酶的上清液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嗣后分别在两侧切取胶宽约1 cm进行酶染色,解剖刀准确切下相应的未染色的凝胶.冻干后碾成粉末,高速电动匀浆成浆糊状,冷浸过夜.高速离心得上清即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粗抗原.设立3组进行免疫实验:实验组、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初次免疫后第2、4周,各重复1次加强免疫,最后1次免疫10 d后用新鲜逸出尾蚴(40±1)条/鼠进行攻击感染.42 d剖杀动物,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酚氧化酶免疫实验组小鼠肝脏表面较光滑,隐约可见少量灰白色小点,肝色泽略带灰色,质地较软;压片观察小鼠肝脏内虫卵集聚数量明显减少,且以未成熟虫卵为主.肝脏内伴少量肝细胞坏死,细胞浸润不明显,可见较多未成熟卵周围无肉芽肿反应.小鼠肝组织内虫卵肉芽肿的平均直径和面积比对照组小鼠肝组织内虫卵肉芽肿的平均直径和面积明显减小,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蛋白具抗原性,能诱导宿主一定的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基质与/或β-巯基乙醇对日本血吸虫细胞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基质与β-巯基乙醇分别及联合作用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影响。方法冷消化法将虫龄为18 d的日本血吸虫童虫制成细胞悬液,联合法接种于普通小盖玻片和预先铺敷肝基质的小盖玻片上。前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β-巯基乙醇组,后者被分为肝基质组与β-巯基乙醇 肝基质联合处理组(简称联合组)。培养第1~4周,分别对各组细胞进行乳酸脱氢酶(LDH)染色,光镜下观察分析。结果培养第1周细胞的LDH活性最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LDH活性逐渐降低。培养前2周,β-巯基乙醇组与联合组细胞的LDH活性相近,肝基质组与对照组的相近,前者强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3周始,肝基质组培养细胞的LDH活性最强,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基质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LDH活性的促进作用比β-巯基乙醇稳定、长效;两者联合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